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06日 星期四

    国是聚焦

    中等收入陷阱,如何跨越

    《 光明日报 》( 2012年12月06日   14 版)
    我国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焦点。CFP

        关于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近年来逐渐升温。

     

        “中等收入陷阱”是世界银行提出的概念,是指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水平以后,难以突破12000美元的上限而进入高收入行列。相反,其经济社会发展很容易进入长期停滞徘徊期。拉丁美洲的巴西、阿根廷等许多国家,是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代表。

     

        2010年,中国人均GDP突破4200美元大关,2011年已达5400多美元,正在中等偏上收入的轨道上快速前进。拉美的经验教训,对我们有何启示?中国会不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如何才能跨过这道坎?这既是理论话题,也是迫切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拉美国家的教训

     

        规模庞大的城市贫民窟、泛滥的毒品交易、严峻的社会治安问题……里约热内卢和布宜诺斯艾利斯街头的这些常见的景象,正是中等收入陷阱的注脚。

     

        “拉美从很久以前就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中等收入国家,但这些国家没能战胜困难,成功跨入高收入国家之列。这使得拉美成为‘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拉丁美洲开发银行执行主席恩里克·加西亚坦言。

     

        中国社科院拉美研究所研究员袁振东分析说,拉美成为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有几个具体表现。一是该地区中等收入国家最集中,33个国家中有28个属中等收入。二是进入中等收入行列较早,阿根廷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智利、墨西哥、巴西等在70年代上半期已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三是滞留中等收入状态时间长。截至2011年,拉美国家在“中等收入陷阱”已平均滞留37年,其中阿根廷达49年,几乎为全球之最。

     

        专家认为,经济和社会政策的失误,是拉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强调,拉美国家曾实行初级产品出口战略,后来又长期僵化地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国内产业缺乏创新的动力。“没有一个国家一直是靠进口替代战略进入高收入行列的。”

     

        与此同时,拉美也是公认的世界上收入分配最不公平的地区。巴西“经济奇迹之父”德尔芬·内托的主导思想就是蛋糕理论,即先把蛋糕做大,然后再分配。他甚至称,经济的迅速发展比在短期内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善更重要。

     

        一直以来,拉美的基尼系数普遍高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截至2011年,拉美地区仍有1.77亿贫困人口,占到总人口的1/3,其中赤贫人口达7000万之多。

     

        “巴西等拉美国家是以一种非正常、扭曲的方式实现经济增长的。”拉美史专家、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董经胜总结说,通过这种方式,拉美等国虽然进入了中等收入行列,但却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包括收入分配不均、严重依赖外资、企业缺乏竞争力、社会缺少公正等等。

     

    中国面临的挑战

     

        进入中上等收入水平行列之后,中国会不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这是全世界的关注。

     

        刘世锦明确指出,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较小。与拉美相比,我国具备一系列跨越陷阱的有利条件。

     

        第一,我国在人均GDP还很低的时候,就开始实施对外开放和出口导向战略,这扩大了我国产品的市场空间,带来了大量的适用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推动了城市化发展。第二,我国在发展还处于较低阶段时,就启动了市场化改革,工业化发展与市场化改革相伴而行。第三,我国市场潜在空间巨大,发展要素组合条件较好。

     

        尽管如此,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许多不容忽视的挑战,需要谨慎应对。

     

        就经济增长来看,2010年以来,我国投资占GDP的比重已达到70%左右,这样高的投资比重带来了产能过剩、库存积压、效益降低、污染回潮等很多问题。在外贸方面,不仅由于外需减少而导致出口下降,贸易摩擦也迅速增多。此外,我国劳动力不再具有无限供给的特性,依托于低工资的低成本制造难以持续。

     

        另一方面,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也越来越严峻。中国社科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认为,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具有高度复杂性,其中深层次原因之一是由收入分配不公引发的社会分化。“从中国目前初次分配来看,政府和企业收入占比不断提高,居民收入份额较小。从二次分配来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收入分配问题致使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由此引发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

     

        刘世锦也提醒说,当前社会纵向流动渠道还不通畅,家庭出身、社会关系等对就业、创业的不合理影响仍然存在,有些方面还在扩大。“‘贫二代’、‘富二代’现象的出现,表明社会利益格局和社会阶层呈现固化之势,这种局面如果持续,将制约社会活力和创造力,而且直接影响社会稳定。”

     

    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步

     

        “中国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也是事关世界经济贸易的重大问题。避开中等收入陷阱,既是中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的需要,也是中国能够持续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保证。”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拉美友好协会会长成思危说。

     

        专家指出,中国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一是转变发展方式,二是要同步推进社会发展,尤其是解决好贫富差距问题。

     

        “长期看,增长和提高经济的竞争性只能依靠技术创新。”中国社科智讯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拉美所所长郑秉文说:“在高收入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中,技术创新的贡献率达到70%,而中国还不到40%。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同时,也是当前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直达高收入国家的战略通道。”

     

        袁振东表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逐渐认识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关注社会发展,重视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否则,不仅经济发展的目标难以实现,还会危及社会稳定和民主进程。“当前,这些国家在重视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社会发展和人的权利。这是一条重要经验。”

     

        “贫富差距扩大是困扰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一个社会问题。是应该追求结果平等还是机会平等?拉美国家的教训提醒我们,这一问题处理不好将导致经济失去活力,还可能引起社会动荡。”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李若谷表示。

     

        李若谷强调,缩小贫富差距的关键是要促进经济发展,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特别要是努力创造平等的就业、创业机会,打破生产要素的流动壁垒,激发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在发展中逐步缩小贫富差距。

     

        (本报记者 王逸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