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题
近年来,国家将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扶贫战略的工作重点。国务院于去年10月批复《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武陵山片区成为全国扶贫攻坚工作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国家此轮扶贫战略重点地区多是民族地区,并具有跨省市、跨省区的特点。虽然片区内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具有相似性,但由于分属不同的省或市,使之被分割为若干相互独立的区域,彼此缺少联系和互动,致使省市间教育发展状况不均衡,教育政策缺少一致性。
为了探讨国家扶贫战略背景下民族教育协调发展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2012年11月3日,由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主办,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光明日报社记者部联合承办的“武陵山片区民族教育协作学术研讨会”在中南民族大学举行。会议围绕武陵山片区民族教育协作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
武陵山片区
“武陵”是个历史悠久的区域地理概念,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主要包括湘、鄂、黔、渝四省市的交界地区。有71个县(市、区),其中湖北省11个县(市),湖南省37个县(市、区),重庆市7个县(市),贵州省16个县(市、区)。国土总面积为17.18万多平方公里,2010年末总人口364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53万人,乡村人口2792万人。境内居住着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回族和仡佬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0%以上。
这里是濮文化、巴文化、楚文化、苗文化、越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交汇地,是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深山石山区、贫困地区于一体的跨省交界面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
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司长 田联刚
为片区教育创造新思路
民族教育在实现民族地区发展中发挥着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作用,直接影响扶贫攻坚战略部署的整个过程和实施效果,是实现国家区域发展总体要求的保障。
要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繁荣发展武陵山片区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武陵山片区承担着以跨省片区为单元、组织大规模扶贫攻坚、积累经验先行先试的任务,有责任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要抓住机遇,趁势而上,有所作为。武陵山片区面临着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要把武陵山片区作为科学研究的主战场,拿出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服务社会。委属院校要在服务武陵山片区建设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发挥组织协调、调查研究、锻炼队伍、服务社会的作用。
要加强武陵山片区教育协作的研究和实践,提出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为14个集中连片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积累创造新经验、新思路和新举措。
中南民族大学校党委书记 陈达云
要加强武陵山片区教育协作问题的研究
武陵山片区教育协作研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进一步加深武陵山区作为集中连片贫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在国家区域发展扶贫攻坚战略中特殊地位的认识。
二、要从国家战略定位上赋予武陵山片区“先试先行”任务。要从指导思想上的“六个着力”、基本原则上的“六个坚持”、发展目标上的“五个新”、扶贫方式上的“五个结合”角度思考民族教育协作问题。
三、要结合《规划》来思考武陵山片区教育协作问题。回答“协作什么”、“示范什么”、“先行什么”、“创新什么”等根本性的问题。
四、要将《规划》与国家的其他政策和规划联系起来,特别是要将《规划》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其他西部开发战略规划结合起来,用好国家给予的一系列政策,真正在先行先试上给其他连片特困区的教育发展作出示范。
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副司长 何光彩
重视民族教育在现实中的特殊困难
民族教育在现实中存在许多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如与全国平均水平、中东部地区水平相比,差距还比较大,还存在着教育质量低、教育结构不够合理、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成本比较高、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区域发展不平衡、民族团结教育任务重等问题,民族教育工作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
长期以来,教育部和国家民委在推进民族教育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紧密团结、真诚合作、密切配合。目前,我们正在筹备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相信这次会议将对包括武陵山片区在内的整个民族地区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是我国民族教育今后十年发展的行动指针。我们将继续与民委一起,加大工作支持力度、政策支持力度、经费支持力度、项目支持力度,促进民族教育均衡快速发展。
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 谭徽
在“四个结合”推进民族教育可持续发展
促进武陵山片区民族教育发展与协作需要坚持“四个结合”:
自力与给力相结合。国家民委、教育部等上级领导支持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这是给力;武陵山片区人民自我加压,抢占先机,创新争先,谋求发展,这是自力。武陵山片区贫困是现象,根本在教育,穷根在教育,在民族教育方面我们要奋力直追。
有形与无形相结合。发展民族教育,一方面需要资金投入,硬件投入,这是基础,是前提。但更关键的是要靠无形的东西发挥作用,就是要有好的制度、好的机制、好的政策,否则就不能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和培养人才。
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硬件指基础设施建设,软件指人的素质建设。硬件是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的重要条件;但没有优秀人才,武陵山片区教育发展还是空话。缺少优秀人才,基础设施的作用难以发挥。
当前与长久相结合。当前是打基础的阶段,没有基础就没有未来,但只求眼前不放眼长远也是不可取的。武陵山区要在民族教育上下功夫、做文章,那才是根本和长远的大事。
重庆市黔江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 丁克毅
构建武陵山片区职业教育集团
以发展职业教育为纽带,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区域经济建设培养杰出的实用型技能人才,促进武陵山片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既有必要性,也是切实可行的。
构建武陵山片区职业教育集团,可以提升集团学校办学实力,加快城乡协调健康发展,促进“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快速推进。武陵山片区职业教育集团的主要工作职责在于推进校际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互利双赢。武陵山片区职业教育集团任务和分工表现在主管部门加强对集团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建立完善的运作机构,并配套相应制度;遵守和落实《集团章程》及《协议书》所列条款;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加强实施力度;定期总结推广经验,扩大社会影响力,增强社会支持力度等。
中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基地负责人 孟立军
民族教育跨省际协作十分必要和迫切
如果不能适时加强和推进武陵山片区民族教育跨省际的交流与合作,其结果必将造成原有不平衡基础上的新的不平衡,进一步拉大这些地区教育与发达地区教育在发展程度上的差距。有必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强跨省市教育协作,在发展上协调统一,在政策上互相配套,在行动上步调一致,促进民族教育整体均衡发展。
提出几点建议:一、实施民族教育管理体制创新。配合国家扶贫攻坚片区“经济协作区”建设,创立武陵山片区民族教育创新协作实验区,推动跨行政区教育合作管理体制改革。二、设置国家层面的教育协作机构。建议由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和片区省市领导组成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民族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对民族教育政策的落实和检查。三、形成完善的教育协作机制,建立片区定期研究解决教育相关问题的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四、积极促进民族教育立法工作,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均衡发展。五、探索学区与行政区适当分离的管理模式。六、构建多层级、多类型的教育协作方式。
中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基地副教授 柳劲松
创新片区教育科技协同机制
已有的协作模式在运行中存在一些共性的短板,如协作模式层次较低、在政府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不够、在促进区域间教育科技协调发展方面缺乏可持续性等。初步构想是:一、建立政策协同平台。内容包括横向协同、纵向协同和时间维度协同等三个维度。二、组织协同机制创新。构建上下联动的组织协同机制、片区内部的府际协同机制、片区内部与外部的横向协同机制等。三、人力资源协同机制创新。协同武陵山片区的基础教育师资力量、职业教育师资力量、高校师资力量等。四、经费协同机制创新。建立武陵山片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各级各类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的统筹协调机制、教育科技扶贫经费多渠道筹措机制等。五、信息协同机制创新。大力推进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强师资培训力度、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加强科技信息服务的区域合作等。
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彭庆军
建立片区跨省际教育联席会议制度
建立跨省际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有其必要性,具体体现在:一是逐步实现武陵山片区教育均等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武陵山片区教育资源尤其是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由于所属省市不同,虽一河一山之隔,学生享受的高等教育资源却有很大不同。二是实现武陵山片区一体化发展的必要举措。省市间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造成了区域内部及区域间人才资源的非均衡化流动,这给区域一体化造成极大障碍。三是实现武陵山片区教育协同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单一省市内部教育发展不均衡,使教育后进地区很难单独快速超省内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因此,省际之间相邻相近地区实行“抱团”发展是最佳选择。
大连民族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马 林
不断提高民族院校的服务水平
民族院校要配合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国家战略,不断提高民族院校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水平。要准确定位,服务社会,构建高效率人才培养模式。可通过交换生项目、研究生联合培养、专升本等方式,与武陵山片区高校开展人才培养的协作。要突出特色,立足民族地区,开展系统化的学科共建工作。要纵向培养,横向交流,实施开放性师资培养计划,互通优质师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创新,积极推进科学研究协作。要创造机遇,注重实践,强化民族基层干部培训。
中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基地副教授 薛忠祥
建立片区教育协作机制
建立武陵山片区区域教育协作的机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政府推动建立共进共赢的教育协作认同机制。主要包括建立高层教育行政领导会晤机制、设立武陵山区域教育合作与发展研究中心、制定武陵山区域教育一体化的行动纲领、举办武陵山教育合作与发展论坛等。二、建立开放一体的教育协作规划机制。主要包括构建区域教育规划政府间协调机制、完善教育规划目标分解与任务的细化机制、建立区域教育规划实施的评估和监督制度等。三、建立务实高效的教育管理协调机制。主要包括建立政府间区域教育协调委员会、培育和发展各种非政府间教育协调组织等。
中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基地讲师 甘永涛
建立片区教育扶贫长效机制
针对武陵山片区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薄弱的特点,要集中财力优先支持贫困市县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我建议:一、教育移民、扶贫开发、环境保护、促进就业相结合,力求实效。二、突出重点,加强统筹。三、切实加大经费投入;建立教育扶贫移民长效助学机制;注重人力物力资源的统一配置;加强移民学校的师资建设;将学习生存技能与文化传承有机结合。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杨玉兰
优化片区高等教育结构发展
目前武陵山片区高等教育的结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不相适应的问题。优化的对策是:一、转变发展思路,强化“武陵山”区域高等教育协作意识。二、政府应创建平台提供支持,建立片区高校自主协作制度。三、以片区经济发展为导向,及时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缩减片区针对性较弱的专业,加强或增设武陵山片区经济发展急需的旅游、农林、医药、矿产和机械等相关专业,努力创办与片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色学科专业,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经济适用性与专业服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