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05日 星期三

    国际专论

    坚持包容互鉴 实现共同繁荣

    栾建章 《 光明日报 》( 2012年12月05日   08 版)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这是党代会报告中首次就如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这一构建和谐世界的核心和关键问题表明立场和态度,是对和谐世界主张的深化和发展,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为今后处理国际关系指明了方向。其中,平等互信是必要前提和基础,包容互鉴是基本原则和动力,合作共赢是实现途径和目标,三者统一于推动构建和谐世界、维护国家国际公平正义的全过程。而包容互鉴又发挥着承上启下的试金石作用。

        “包容互鉴”的思想是在传承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总结当代国际关系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中国自古倡导“和而不同”及“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前者是指在坚持原则基础上不强求一致,承认、包容乃至尊重差异以达共存共荣。后者是说不同的东西彼此和谐方能化生万物,否则世界就难以发展。将这一思想运用到国际关系中,就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化,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坚持包容互鉴有助于消除矛盾冲突的思想根源、促进世界的持久和平。正如社会稳定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一样,世界安全与稳定也是世界和谐的重要基础。纵观人类历史,许多矛盾冲突与文化、文明、宗教、价值观或意识形态有关。二战发动的背后有“种族优越论”作祟,意识形态是战后几十年美苏对抗中极为重要的因素,冷战后美国开启的几场战争更多与其在全球推行的民主化战略有关。凡此种种说明,一种文化或价值观对另一种文化或价值观的排斥、拒绝甚至视之为仇敌,是造成这个世界不稳定、不安全的重要根源。凭心而论,每一种思想和意识形态都有其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具体环境,没有哪一种思想或意识形态是绝对善或绝对恶的。我们所以主张超越意识形态差异,摒弃冷战思维,是因为这些思想违背了包容互鉴的基本精神和原则,不利于一种更加公平合理的世界秩序的建立。

        坚持包容互鉴有助于全球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实现世界的共同繁荣。不平衡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但不能因为不平衡是必然的,就放任其自生自灭。要做到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必须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包容互鉴的精神。比如,适当照顾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发展权,帮助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使其分享经济全球化的成果;又比如,坚持国际经济贸易的公平竞争,倡导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为各国各地区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复苏营造开放、公正的贸易投资环境;再比如,要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鼓励各国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谋发展。这一点尤为重要。2008年发端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表明,没有任何一种发展模式是完美和不出问题的。试想,倘在危机之前,各国都是美国那种模式,世界经济可能比现在更糟。若非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良好表现,世界经济就失去了新的增长引擎,也就不会有“西方不亮东方亮”、“北方不明南方明”的局面。

        坚持包容互鉴有助于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存在和演进、推动人类的健康发展与进步。文明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特征。文明多样性之于人类社会,就如同生物多样性之于自然界一样,是一种客观现实。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60多亿人口,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有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和道教等多种宗教。正是这些不同的文明相互依存、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才构成今天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就如同有了七音八调的差异,才能演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但这种多样性目前正在受到全球化的挑战。特别是一些人、一些国家正在借助全球化把某种文化或价值推广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试图建立一种所谓的普世文化或价值。许多国家的民族文化因难以抵挡这种攻势变得日益衰微或几近消失。对于这种局面,国际社会已开始采取措施加以改变。进入新世纪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通过《文化多样性宣言》和《文化多样性公约》,为各国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包容互鉴的精神,从根本上讲也是基于保护文化多样性、推动人类文明健康持续发展与进步的考虑。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