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01日 星期六

    《文化伟力》的文化启示

    《 光明日报 》( 2012年12月01日   05 版)

        近来,观看一部令人振奋的文化政论片《文化伟力》,感到其在时代意义、高端思想和电视艺术性方面都有所突破。

        首先,该片重视文明诞生、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复兴大问题,强调文化是对历史的记忆,也是对未来的开启。文化决定命运,重视文化就是重视我们的选择和方向。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稳定的精神纽带,是民族生命延续的精神力量,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共同的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认同体系,也就失去了共有的精神家园,失去了民族凝聚力,社会就会陷入一盘散沙。

        其次,《文化伟力》具有大视野、大胸怀、真感情。出镜的专家教授众多,各自从专业的角度提出真知灼见,尤其强调文化创造的重要性。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我们的先贤贡献了众多泽及人类、深刻改变世界面貌的发明创造。中华文明具有海纳百川、地承万物的气魄,因兼容并蓄而丰富多彩,因推陈出新而充满活力,因特色鲜明而远播四方。当代中国更需要每日抱有创新之志,每时累积创新之力,每刻力尽创新之责。因为唯有文化创新,伟大的中华民族才能永续智慧的灵光,永葆旺盛的生命力,永远屹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

        第三,注重文化软实力分析。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一种精神力量,直接关系到一国的国际影响力、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软实力对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中国在寻求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以及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吸引力的过程中,积极开展以中国语言、文化和思想等的推广活动为代表的文化外交和公共外交。这样的外交活动有助于展现中国文化魅力,激发外国公众对于中国文化的兴趣,并帮助他们了解中国的价值观与文化,消除他国对于中国崛起的担忧与戒备,树立一个文明的、负责任的、值得信赖的中国形象。

        第四,关注文化凝聚力问题。没有文化的凝聚力,文化身份认同就将出现问题。在经济起飞之后,全盘西化之中还有什么东西能够代表东方文化?如果没有意识到本土文化的重要性,那么崛起速度越快,文化则越弱。中国社会实事求是的理性需要也应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否则在国际文化战争的复杂形势中,就会掉入对外冲突的泥潭,分散我们应对国内难题的精力。因而,应该在大国崛起的关键时刻,获得文化的核心价值,使中华民族具有空前的文化凝聚力。唯有此,国家兴旺而文化兴盛,新世纪中国才能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以改革创新的恢宏气魄、以文化的高度自信自觉自强,走向伟大复兴。

        第五,关注文化创新话语。不断创新的人类文明,需要一个不断创新的“新中华文明”。文化创新是要培育一片生态世界,这将是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中国已经跨入新的时代,有必要重新思考崭新文化语境中中国文化的方向、道路和命运。坚持文化创新,同时要输出文化。创新代表了文化的内部,输出代表了文化的外部。在中国文化经历了一个世纪的西化浪潮之后,应该重新检讨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维度,从全盘西化的文化盲视中走出,重新走近经典的文化高度和精神厚度。要使中国文化成为中国的话语形象,必须发掘中国文化精神的本源,重申中国文化守正创新和不断世界化的新战略。

        从本片中可以看到,正在强盛的中国向世界显示:中国文化不仅是东方的,而且正在成为世界的。每个时代的思想家都有其自身文化立场,并进而形成自己的文化身份,众多思想家互动形成大国文化身份的价值认同。中国文化正在成为国际上受尊重的文化实体,并由东方向西方传播而成为人类新的文化感受方式。文化强国要求我们重视文明伟力,探索人类的未来是否可以将东西方文化中精神相通的要素整合起来,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消除文化误读,发现差异性文化之间的心灵相似性,在真正的文化整体创新中,拿出巨大的心智和勇气着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精神生态失衡和价值重建问题。(北京大学教授 王岳川)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