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01日 星期六

    观者有心

    《 光明日报 》( 2012年12月01日   12 版)

     现在还有多少“民国老房子”

     

        在济南纬三路一处建筑工地,规划中保留下来的几处民国时期老宅子,目前保护状况普遍不佳,甚至沦为建筑工人的“临时厕所”。据专家介绍,上述老房子均为上世纪30年代济南居民所留,尽管房龄算不上古老,但是价值很高。其实,不仅济南,所有的城市乃至乡村,如此的“民国老房子”,还能留下多少?现在不少的古镇古城,就是这些“算不上古老”的老房子,让游客们蜂拥而至。如此的“民国老房子”,还不能算作文物。但有关部门应该明白,有没有文物的“身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认识其不可再生的价值。况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文物和文化的价值,或会愈益体现出来。因此,即使在其没有文物“身份”之前,也应切实有效地保护好,否则,我们还会留下多少“民国老房子”?浙江湖州  钱夙伟

     

     大学需要“星级”图书馆吗?

     

        日前,一条名为《华农楚天校内现洋气“宫殿图书馆”》的话题微博引起网友热议。大学图书馆搞得五星级宾馆似的,书在哪里?书有多少?估计建这么一座图书馆花费不小,里面的书配得上图书馆的气派吗?不知道有几所中国大学称得上世界一流大学,但现在估计至少有两所大学的图书馆要跻身世界一流了。这几所在国内都不怎么有名气的大学是不是要从图书馆建设开始要向世界一流大学看齐,甚至有所超越而跃居世界一流大学的前几名?我没看出来,倒是感觉到一股洋洋得意自我膨胀的虚气在弥漫。这些年大搞形象工程的豪华建校风一直在各地大学刮着,气派的大门、时尚的雕塑、奢华的会议室办公室,搞起花架子不惜资金。我只希望大学硬件超世界一流,应该也完全有能力给大学生们提供合格的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别搞成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河南唐河  马长军

     

     向《收获》创刊55周年致敬

     

        今年是著名文学杂志《收获》创刊55周年。在《收获》杂志社的纪念会上,李小林对王安忆说了一句“真高兴,今天是一个纯粹的文学的聚会”。多少年来,《收获》拒绝了无数次利益的诱惑,坚持“做最好的作品”,让《收获》声名远播。在纯文学市场式微的今天,《收获》不仅拥有比较多的订户,还两次获得出版界最高荣誉——中国出版政府奖,三次被认证为上海市著名商标。一个文学期刊能做到这份上,《收获》的纪念活动能搞成“纯粹的文学的聚会”,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在纯文学市场日益萎缩的今天,《收获》作为一本大型纯文学期刊,不仅没有被市场整跨,相反在市场博弈中勇立潮头,恰似一面飘扬的旗帜。笔者认为,《收获》的成功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始终把作品当回事,二是始终把读者当回事。期待《收获》越办越好。河北赤城 张魁兴

     

     博物馆有了“量”还要讲究“质”

     

        我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数量已达到3589个,并且每年以100个左右的速度在增长。博物馆数量的迅速增加反映了大众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但许多博物馆生存状况堪忧,一是缺经费;二是缺人才;三是千人一面,缺乏特色,难以吸引观众。这些原因导致不少博物馆长期处于闭馆状态。博物馆要有量的扩张,更要讲究质的提升。笔者最近从媒体上读到台湾有一家历史博物馆被观众誉为“会讲故事”的博物馆,该馆经常策划出非常成功、很有吸引力的展览,并注意与观众的互动,如三国展,可与三国人物合影;在3D影像区,观念能直面“三顾茅庐”、“长坂坡”等情景的再现;讲解员以渊博的知识和伶俐的口才娓娓道来经典的三国故事。博物馆还卖出许多三国纪念品,既赚了人气又赚了钞票。这启示我们,提高博物馆质量,首先要靠特色吸引人,不能千篇一律,这就需要开动脑筋,不仅让公众有看头、看得懂,还要有兴趣看。      江苏南京  尹卫国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