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01日 星期六

    从大国选举年想到的

    欧阳实 《 光明日报 》( 2012年12月01日   08 版)

        日月如梭,转眼已到2012年岁末。这一年将作为国际关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年载入史册。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中国共产党十八大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美国总统奥巴马赢得连任,俄罗斯和法国也在今年进行领导人换届选举。

        抵近观察几大国的政治变化,其中大有令人深思、玩味之处。美国总统选举最受关注,持续时间也最长。如果说美国总统选举的序幕在两年前中期选举时就拉开了,恐怕也不为过。据说这是一次最“烧钱”的选举,总花费超过60亿美元,相当于尼加拉瓜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也有人认为两党候选人看起来针锋相对,斗得你死我活,实际上立场差异并不算大。不管谁当选,老百姓的日子都不会有什么变化。英国一家报纸称这场选举为“两个人玩弄三亿美国人”。

        欧洲选举演绎的却是另一番故事。当前欧洲正深陷债务困境,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与他们的选举有关。欧洲已经是世界上福利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但公众一再用选票要求降低税收和提高福利,不顾一切地给国家的未来增添负担。一些政客为上台执政,一味迎合民众,不断许下新承诺,最终使国家难以承受,走到破产边缘。一些欧洲国家素有家族从政传统,子承父业担任一国领导人。在南欧一重债国,一位领导人因其父推出的政策难以为继,不得不黯然挂冠而去,可谓“父债子偿”。

        欧美一些精英和学者近年来也越来越多谈到西方选举制度的问题。有人说,欧洲有的国家每四、五个月就举行一次选举,每逢选举国家就停顿下来,领导人更是应接不暇,难以治国理政。也有人感叹,西方领导人越来越被民意劫持,能坚持从国家全局和长远利益考虑的政治家越来越少。可惜的是,他们只能私下议论,在公开场合还是坚持为西方制度辩护,坚持向发展中国家推销他们的模式。

        长期以来,西方一些国家一直居高临下地对中国的政治制度指指点点,此次中国领导集体有序交接却使西方不少人哑口无言,一些人开始正面看待中国政治体制的作用。英国《金融时报》刊文说,“中国找到了挑选领导者的恰当模式,符合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也切合现代环境的需要。”美国经济学教授哈伊里·图尔克认为,“中国体制产生了能力卓著的领导层,能够一以贯之地推动经济高速增长。”

        他们这么说也许不代表西方大多数人的看法,也许有其他什么考虑,但至少从一个侧面说明,在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的成就面前,在西方多国面临经济社会困境之际,一些西方人士开始认识到西方制度存在的问题,开始承认在西方之外还有其他的模式和道路。诚然,西方制度并非一无是处,我们还要继续学习、借鉴一切好的东西,但同时更要增强对自己国家、道路的信心。中国的发展道路只有继续根植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基本国情,改革开放,与时俱进,才能不断迈向成功之路。

        今天,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在制度选择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