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01日 星期六

    河海大学:水漾文化书丰年

    《 光明日报 》( 2012年12月01日   04 版)

        11月21日,“高雅艺术进校园”江苏风韵中国作品交响音乐会在河海大学上演,正声雅音,三日绕梁——乘着党的十八大东风,一场文化盛宴为河海大学文化建设年作了生动注脚。

     

     做一年文化细文章

     

        说起河海大学今年的关键词,“文化”无疑出镜率最高,因为,今年是河海大学的“文化建设年”。

     

        年初,该校在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深入开展“文化建设年”活动,传承创新大学文化;2月17日,该校召开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工作专家学者座谈会;3月6日,发布《进一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的意见》;4月19日,该校在紧锣密鼓的部署中,为学校文化建设年制定了路线图。

     

        文化无形,河海大学细处用心将无形化有形,实施了六大“文化工程”:精神文化熔铸工程、制度文化实施工程、行为文化提升工程、环境文化建设工程、“水文化”特色品牌打造工程、文化人才队伍培养工程。于是,“文化名人名家进校园”、暑期“百团行动”社会实践活动、校园科技节等系列活动轮番登场,文化清风吹得整个校园四季如春,也在全校形成了协同创新、奋发向上的精神氛围。

     

     树一面文化亮品牌

     

        “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河海人,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河海人的贡献。”这句社会上广为流传的话,说的就是河海的特色,也是河海的文化招牌。

     

        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南水北调等中国最大、世界瞩目的水利工程建设期间的主要负责人多为河海的毕业生;1985年恢复河海大学传统校名前,华东水利学院共培养了14000余名毕业生,其中有50多位两院院士、部省级领导和将军。

     

        河海大学水利人才辈出,老一辈专家的“水利”精神也代代相传。河海大学传承创新,将“水文化”特色化、品牌化,以开展中国水文学科奠基人刘光文教授百年诞辰,力学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徐芝纶教授百年诞辰,中国水利一代宗师严恺教授百年诞辰系列活动等为契机,通过精彩纷呈的活动,让学生感受老一辈专家的水利精神和河海精神的精髓,领悟新时期的河海“水文化”。

     

        据介绍,为将“水文化”深入学子内心,河海大学打造文化品牌工程,包括建立以“水文化”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打造以“水文化”为中心的特色教育场馆、制定以“水文化”为特色的文化品牌活动建设计划等,让河海学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践行“水文化”。

     

     享一季文化大丰收

     

        这一年“文化建设年”,经过河海近百年文化的发酵传承,汇成涓涓细流滋润着在河海这块苗圃里茁壮成长的幼苗,也让今年成为河海大学文化建设大丰收的一年:该校被中国曲艺牡丹奖组委会授予“中国大学生曲艺传承实践基地”称号,并首获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和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冠军——这些无一不是精神孕育的成果。

     

        有了这股精神,河海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走得更远了:今年以来,该校首次捧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高教社”杯大奖,获得2012年FIRA世界杯机器人足球大赛两项世界冠军,150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获批。

     

        有了这股精神,河海大学在科研领域走得更远了:前不久,由河海大学、清华大学牵头的“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成立,设立“水资源安全”、“洪旱灾害防治”、“水利水电工程安全”3个协同创新平台,成为国际水利水电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科研中心。

     

        有了这股精神,河海大学的服务方向走得更远了:2011年至今,河海大学的“百团行动”先后有1000多个调研服务团数万人次师生参与,分赴全国所有省份开展调研,服务基层水利建设。(本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