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26日 星期一

    田园将芜胡不归

    《 光明日报 》( 2012年11月26日   12 版)

        前不久,中国的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和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旱作农业系统被批准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试点。这意味着中国的农业遗产正在引起更多专家的关注。

        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启动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项目,旨在建立一个全球水平的农业景观及其有关的生物、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体系,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与保护,并使其成为地方可持续管理的基础。作为一种新型的遗产类型,农业文化遗产有着自己明显的特点,它更加注重人地和谐的活态的、复合型遗产,它主要体现的是人类长期的生产、生活与大自然所达成的一种和谐与平衡。

        自2004年开始,中国成为最早积极参加的国家之一,农业部和中科院地理资源所携手合作,加强了对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调查与保护工作。

        农业遗产更多地展示了自然之间令人赞叹的循环和人类对于自然的发现与遵从。以中国浙江青田的稻鱼共生系统为例,这一系统既可使水稻丰产,又能充分利用田中的水、有害生物、虫类养殖鱼类,综合利用水稻田的一切废弃能源,提高生产效益,不用或少用高效低毒农药,以生物防治虫害为基础,生产优质鱼类和稻米。这一系统至少有1200多年的历史,目前还保留有传统的稻鱼共生农业生产方式,稻田内放养本地特有的“田鱼”,家家户户在房前屋后挖坑凿塘,饲养田鱼,形成了“有水有田鱼”的奇特景观。

        安第斯山脉中部地区是马铃薯的主要起源中心。在秘鲁南部距离著名的马丘比丘不远的库斯科和普诺河谷,艾马拉人和盖丘亚族人世代驯化的作物品种多达177个。灿烂的印加文明和丰富的农业宝藏,数百年来被很好地保护并不断得到发展。他们发明了可以控制土地退化的梯田系统。当地人在陡峭的坡地和不同的海拔高度上进行耕作,从海拔2800—4500米,有3种主要的农业子系统:玉米主要种植在低海拔地带,马铃薯主要种植在中海拔地带,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主要用作牧场,但也可以种植高海拔作物。农民们在农田的周围挖掘沟渠。当这些沟渠放满水后,阳光的照射使水温上升。当夜间温度下降的时候,水就释放出温暖的蒸汽用以预防马铃薯及当地其他作物遭受霜冻危害。这种智慧来自千年的实践,更值得保护与发扬。

        值得一提的还有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摩洛哥的绿洲农业系统。这个在极为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充满生机的绿岛,发展出一套复杂而精密的灌溉结构,确保了相当公平的水资源分配,成为该绿洲长期维持的一个关键因素。绿洲内植被群落以椰枣为主,间作着树木和作物。这些古老的农业系统生产出多样性的水果和蔬菜、粮食和饲料、药用和芳香植物,而椰枣叶子的遮荫作用则降低了环境温度,使其成为撒哈拉地区最好的居住点和重要的休闲娱乐胜地。

        比如藏红花是世界上最昂贵和最珍贵的香料。藏红花之所以珍贵,是因为藏红花只在秋天开花,且花期短暂,人们必须抢在阳光普照花朵之前把花朵采摘下来。每朵花的六片紫色花瓣中心只有3根深红色的细花丝,这就是藏红花。花朵采摘后需要用手小心翼翼地把这3根花丝摘剥下来,晾晒并制成干花丝再进入市场。据统计,75000朵花只能产出1英磅的藏红花,这就需要22万根花丝。更重要的是,种植藏红花的土地必须是干湿适度的肥沃沙土方可。它的主要产地是伊朗、西班牙和克什米尔地区,而印度的藏红花大都来自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其种植的历史可追溯至16世纪,目前依然保留有17000公顷藏红花,它们已被列为世界重要的农业遗产。

        又比如江西万年是当今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遗址之一,这里的稻作耕种起源于1.2万年之前,是迄今为止人类保留下来最早的栽培稻之一。这一切都源自当地特殊的环境:每天日照比周边地区少3-4小时,气温、水温、土壤温度低3-5℃,稻子生长时间比外边长1个月,因而口感极好。但由于条件限制,它的亩产仅有300-500斤。虽然已成为世界农业遗产,但如何保护依然需要科学审慎地探讨。

        从全世界已有的农业生态来看,至少以水稻为基础的农业系统、以玉米和块根作物为基础的农业系统、以芋头为基础的农业系统、游牧与半游牧系统、独特的灌溉和水土资源管理系统、复杂的多层庭园系统、狩猎采集系统都在遗产之列。中国是世界四大农业文明起源地之一,近万年的农业文明史形成了种类繁多、特色明显、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农业文化遗产系统。

        但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全球的农业文化遗产也面临着消亡的危险。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和其他遗产相比,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是一种仍在使用并且赖以生存的耕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只能通过继续沿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对遗产的动态保护。而对于中国来说,最大的问题可能在于,任何的“申遗”,哪怕是农业遗产的申请,也许都隐藏着或多或少的商业化运作企图和旅游开发的冲动,而这些恰恰会对这些珍稀的遗产造成不可逆的毁灭。到那时才是真正的田园将芜,吾将何从?(杨雪)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