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光明述评

    在实践基础上持续推进理论创新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系列述评之二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20日 01版)

        初冬的一场瑞雪,给中国社会带来诸多“热词”:“全面建成”、“美丽中国”、“长期指导思想”;“两个翻番”、“三个公平”、“五位一体”、“八个必须坚持”、24个字概括的“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都可以听到这些词汇的回响。不仅在楼堂馆所,也在田间地头。这些词汇战略性地勾勒了中国发展的近景目标和远景规划,也密切跟踪着普通民众的生存质量和幸福感受。作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它们在“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间形成了一种价值合流。

        实践孕育真知,实践检验真理。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其实也是不断贯彻这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过程。只有参与并引导中国社会最广阔的实践活动,才能触摸最深邃的社会运行规律,捕捉最前沿的社会思潮,了解最真实的民生状况,凝练成最具前瞻性与真理性的发展理论。

        1978年5月11日,刊发在《光明日报》头版的一篇特约评论员文章,成为中国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破晓之曦。这篇文章重申了一个多世纪前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提出的哲学命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并引发了1978年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一篇檄文冲破了中国社会的思想桎梏,使中国的发展理论和思路,重归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与真理观。

        1992年初春,另一个发展瓶颈亟待破局。一位88岁的老人此时走向了南中国,以其巨大的政治气魄和宽阔的历史视野,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讲话,从此肇始了新的、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

        当时那些石破天惊的观点,现在已成为中国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20年后再来回顾邓小平同志当年的讲话,除了惊叹于他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精准概括、对“姓资”“姓社”的辩证解读、对改革阶段的准确预计,人们也感佩于他对解放思想、勇于推进理论创新的坚持与鼓励。“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人民,是看实践”、“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这些家常语言背后,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与时俱进的精义所在。

        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与大历史紧紧相随。而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表明我们党又一次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那些闪耀在报告中的新亮点、新提法,也是科学发展观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展现和延伸,简洁的着墨却铺陈着壮阔的社会发展画卷。

        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其背后是发展被生态掣肘的现实,是对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热切诉求。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美丽中国”目标,这是科学发展的要求,也是科学发展的内容,更深刻的地彰显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灵魂和价值维度。

        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者统一,其背后,是对几十年来大量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的新阐释,也是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

        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建成”小康社会,发展阶段的新飞跃就在一字之间。而城乡居民收入十年翻番的指标,“两个同步”的要求和承诺,让社会发展的成果更可触摸、更有温度。

        以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共24个字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普遍涌现“感动人物”和“最美现象”的中国社会,将多元和谐、各彰其彩的中国社会的深层精神清晰地提炼出来。

        这些统御在科学发展观大命题下的新观点、新部署,既是向“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致敬,又是对“以人为本”精神的贯通融汇;既是中国发展海量实践经验的集纳和升华,又将以其科学性和前瞻性,为实践提供指示和引导。而这个过程本身,则是对实践与理论哲学规律的现实演绎、中国演绎。

        实践之路常新,理论之树长青。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从实践中获得了强韧的力量,也必将在继续指导实践中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本报记者 刘文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