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04日 星期日

    秸秆变成了香饽饽

    ——江苏宿迁综合利用秸秆促农民增收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04日 07版)

        曾几何时,秋收之后的秸秆最让老百姓头疼,而江苏宿迁却将它变废为宝,秸秆成了农民增收的“香饽饽”。带着好奇心,记者来到了宿迁市宿豫区。

        “五谷进粮仓,秸秆收运忙;风清地也沃,全靠政策好。”走在宿豫区,记者听到了这样一首“打油诗”,而这首诗恰恰道出了该区秸秆综合利用给广大农民带来的实惠和利好。

        一大早,宿豫区关庙镇长兴村的老张就开着拖拉机,拉着满满一车稻草来到了镇上的水汉草场。老张一边从车上卸稻草,一边扯高嗓门说:“趁着早晨不能干活,就把田间的稻草收拾收拾,一车稻草卖25块钱,家里4亩田的稻草就卖了110块钱,用这钱买柴油,够用三五个月了!”此时,邻近村庄卖稻草的车辆也陆陆续续开进了草场。

        区农委主任丁先堂向记者介绍,水汉草场占地25亩,年收购秸秆达3000吨。草场投资人徐业胜乐呵呵地说:“每年夏秋两季农忙结束后,咱就开着手扶拖拉机到村上收购秸秆,然后卖给中节能发电厂,一天也能赚上百十块呢!”

        在宿迁,像这样的秸秆回收厂不胜枚举。大兴镇启宇村兴锋秸秆收购加工厂厂长徐士玉给记者摊开一本秸秆收购的明细帐,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每天收到的秸秆种类、重量和收购价格。他说:“每天来我们这里卖草的都很多,最多一天能收上百吨呢!”听说每斤大豆秸秆能卖1毛钱,周围十里八村的农户都纷纷把豆草运到这里出售。采访间,马玉琴数着钞票开心地说:“没想到,俺这1亩多地黄豆草也能卖200多块钱呢!”

        该区农委能源办的马柏林说,为了鼓励农民建设草场收储秸秆,区里出台了资金补贴的激励政策。目前,全区现有已成规模的草场34个,正在筹建中的草场还有10个。作为秸秆综合利用的最大“买家”——国电中节能所属宿迁生物质发电项目,5年来已累计发电突破8亿度,解决秸秆等农林废弃物100多万吨,使本地农民增加收入3亿多元。

        说起秸秆的用途,丁先堂滔滔不绝:“秸秆除了回收、发电,育菌也是‘消化’秸秆、帮咱致富的好门路!”

        坐落在大兴镇陈洼村的众兴食用菌生产基地,今年夏季向当地农民收购了200多吨麦草,全部用于栽培优质蘑菇和草菇。“用秸秆作底料一下子节省了近三成的成本,能多收入1万多块呢。”合作社负责人王景文掐着指头算账,“最近,我又新建了8000多平方米的全温控育菇用房,预计每年可消化秸秆2000吨,带动农户增收44万元。同时,还能年育菌20多万公斤,就以每斤3.5元计算,就能收入150多万元呢!”王景文对秸秆育菌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从老百姓一张张朴实、喜悦的笑脸中,记者看到,秸秆变废为宝,成了农民致富的“香饽饽”,而秸秆的合理利用,让这里的天更蓝、地更沃,成为了宿迁“天蓝地沃”民富工程的真实写照。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何首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