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新世纪的曙光,党的十六大于2002年11月胜利召开。2003年12月,全国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召开,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人才决定》)。2010年4月又召开全国第二次人才工作会议,颁布《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以下简称《人才规划》)。
这两篇重要文献的许多理论观点,以及在贯彻落实决定、纲要过程中中央领导的讲话内容,形成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从未出现过的人才理论高层次系统创新。其特点是,并非出自少数专家学者个体的分散的论文写作,而是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实践智慧,经过提炼总结上下反复而形成的一整套创新观点。
首次提出科学人才观
科学人才观的首次提出,是在2003年全国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会议做出的《人才决定》明确指出,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树立科学人才观”,并提出了构成科学人才观的三个基本要点。
科学人才观的提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包含着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因为,当一个政党把一项伟大的历史任务提到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时候,如果连最重要最基本的定义都不能搞清,将会带来极大的混乱与不确定性,也就更谈不上行动与步调的一致。
科学人才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新世纪人才理论创新的最高集中表现。
系统阐发科学人才观的内涵
科学人才观是一种总的提法。但是其理论内涵到底是什么,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
201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对科学人才观作了进一步的阐发。2012年12月17日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座谈会,全面系统论述科学人才观,并把其理论内涵概括为十个重要方面: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工作要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服务,人才优先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社会理念,以用为本是人才发展的重要方针,人才投资是效益最大的投资,高端引领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重点,遵循系统培养的人才开发规律,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
可以看出,人才优先、以用为本、高端引领、系统培养、体制机制创新,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词汇,蕴含着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对已有有的人才理论,是一种质的超越。更为可贵的是,它们之间是系统相关的,相互配套的,共同形成了若干分量很重的概念群,它必将会形成一个足以令世人刮目相看的崭新的现代人才学学科体系。
人才学学科体系的系统设计
人才学要发展,需要对其学科体系有一个总体构想。中央领导指出,当前国内人才理论研究与人才的作用的发挥和对社会的贡献还很不相称。所以,要鼓励支持更多的人加入到人才理论的研究和宣传、人才理论的创新中来,丰富和发展中国人才理论,为建设人才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和理论的支撑。
十六大以来,在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的背景下,不少人才学理论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例如,有专家认为中国特色的人才理论体系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人才基础理论,人才成长理论以及人才发展理论。人才基础理论包括人才学通论,人才功能理论以及人才要素理论;人才成长理论包括育才理论与成才理论;人才发展理论包括人才优先发展理论,以用为本理论,人才流动集聚理论。还有的学者主张人才发展理论应该包括人才个体发展理论与人才群体发展理论等等。
一个新学科的发展最需要百家争鸣。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建设才能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毫无疑问,共和国空前的人才规划和伟大人才实践,是推动人才学学科发展的最强大动力。
(作者系中国人才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