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支部队的战斗力,优秀的指战员固然重要,卫生员的作用也不可小觑——他们是一线官兵健康和生命的“守护神”,对恢复和再生部队战斗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战时,能否让伤员在黄金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能否保住战友的性命、最大限度地降低伤残率,最关键的就是卫生员的火线抢救。
今年9月,500多名首期预选卫生士官结束了在第二军医大学为期半年的培训,奔赴各自的基层医疗岗位。各单位普遍反映,经过二军大洗礼的预选卫生士官理论扎实,技能规范,思维活跃,综合能力强,满意率达到100%。不少在职卫生干部和士官都表示,渴望到二军大学习深造。如何培养更多一流的“兵医生”,记者日前来到第二军医大学一探究竟。
主动转型,“姓军为战”强服务
“医疗与士兵同在”,卫生士官的培训质量直接关系到部队的战斗力,影响到部队卫勤建设水平。近年来,卫生士官的培训被提到了日益重要的地位。2012年,包括第二军医大学在内的三所院校被赋予预选卫生士官的培训任务。
在第二军医大学校长孙颖浩看来,将部队预选卫生士官培训纳入院校教育,实施基地化训练,一方面体现了军委总部对基层卫生建设的高度重视,一方面也是对军医大学优秀办学质量的充分肯定,是对学校“姓军为战”办学方向的重要检验,考验的是服务基层部队的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必须主动转型,适应形势的变化和任务的拓展。
卫生士官教育是一个新领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第二军医大学迅速组织力量调研学习,校长、政委亲自挂帅,确立了主官负责制、专项审批制、机关定点帮带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相关部门积极与基层部队对接沟通、了解基层实际需求。校党委专题议教,各单位座谈讨论,组织专家教授集体攻关,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确保培训方案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行性。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学校提出“紧贴需求,打牢基础,强化技能”,打破学科界限,设置了“军政教育、医学基础、专业训练、军事医学”四大模块,为培养高素质能力型卫生士官提供系统的知识结构;着眼卫生员岗位任职需要,特别加大了实践课学时比例,使之占全部学时的66%。
首期培训结束,第二军医大学政委陈锦华深有感触:“一所合格的军医大学,既要打造高水平的博士、硕士人才,又要培养基层部队最需要的卫生人才。开展预选卫生士官培训,丰富了学校的办学层次体系,也让学校的‘军味’更浓,明确了加快转型发展的方向。”
着眼实践,打造最优“兵医生”
“卫生员的职责是什么?一名出色的卫生员必须具备哪些素质?”这是第二军医大学首期预选卫生士官培训的第一课。著名卫勤专家、三级教授陈国良结合自身经历的生动讲述让台下年轻的学兵们直呼解渴。
二军大已形成了“院士、博士教战士”的生动局面,博士、硕士和学兵一起摸爬滚打。学校为卫生士官培训专门选配高水平师资。首期86名授课教员中,高级职称占65%,硕士以上学历占92%。
军医大学的教师未必能教好卫生员,预选卫生士官培训,还必须充分掌握学兵的特点,改变传统的学历教育思维模式。学校邀请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沈阳军区卫生专业技术干部培训中心的专家进行讲座辅导,组织教师到部队参观见学,让教员充分认识士官培训的特点和规律,编发学习手册,编写操作口诀,深入学兵队答疑解惑……一系列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调动了学兵的积极性。为强化实践教学,学校新建了卫生士官技能训练中心,遴选了20个设施齐备、力量较强的师旅医院作为实习基地,专门从基层部队聘请理论扎实、经验丰富的卫生干部,作为兼职教员负责实习教学。
科学管理,合力育人激活力
将部队预选卫生士官培训纳入院校教育,盘活的不仅是军医大学丰富的办学资源和人才优势,同时引入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
第二军医大学深知这一点。从设计首期培训的教学模块和组训方式时,学校就明确提出,院校教育不仅仅是实施专业训练,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升学兵的综合素养——既是一名优秀的专业型士兵,又是意志坚强的钢铁战士,有着宽广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当代军人。
学校把管理作为重中之重,创立了多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比如,探索“院校式连队化管理”,遵循院校办学规律,鼓励学兵独立思考,同时吸纳部队管理经验,宽严相济;学校领导深入一线,与学兵座谈交心、参加学兵班务会,帮带学兵成长,形成“军长、师长带班长”的良性互动。
与此同时,专业训练与军人养成教育同步实施,科学管理和文化熏陶相辅相承,通过专业思想教育、文体活动,开展军事、法律、人文、心理、医学讲座等,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卫生士官培训。短短六个月后回到基层岗位,身边人都感受到了学兵的变化:视野拓展了,价值取向明确了,综合素养提升了,他们被深深烙上了二军大的印记。
(本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 本报通讯员 谢长勇 肖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