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走过了很不平坦的道路。综观这10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严峻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就要进一步全面把握和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对党的发展理念和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进一步在新的高度和广度上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科学发展观对党的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一方面,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把党对发展的认识提高到新境界。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胡锦涛同志还提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的原则和基本要求。即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即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总之,科学发展观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围绕发展目的、发展布局、发展要求、发展方法、发展动力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从而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把我们党对发展的认识提高到新的境界。
另一方面,在总结科学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我们遇到的大事多、喜事多、难事多。在党和政府办成大事、办好喜事、办妥难事的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尤其是十七大以来改革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发展观得到了新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是提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三是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总之,科学发展观丰富了发展内涵,深化了对发展的认识,创新了党的发展理念,推动了发展方式转变。
科学发展观对党的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
党的执政理念与发展理念是内在统一、密切联系的。只有实现科学发展,才能做到执政为民。科学发展观对党的执政理念作出了重大创新。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又是党的执政理念的本质。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他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阐明了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他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的讲话中,对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作了进一步的深刻阐发:“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根基和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一贯的政治主张和执政理念”,“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才能牢不可破,我们的事业才能蓬勃发展”。
二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关系人心向背。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人心向背。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关切的根本问题。胡锦涛同志指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要求党员干部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当前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执政地位,要求我们必须从人心向背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说,新世纪新阶段,决定人民群众人心向背的是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状况。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只有不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才能满足各族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内涵和要求。党的执政基础内涵丰富,最重要的是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特别是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发生深刻变动,再加上新兴媒体迅速发展,给社会管理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一系列新课题。这对党巩固执政的阶级基础,尤其是群众基础提出了严峻挑战。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从党和国家兴衰存亡的高度,认识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这个重要问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当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不少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对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党。胡锦涛同志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深刻阐述了这一思想。在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更重了,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更多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在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和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中确立的,是在党领导人民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新的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巩固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党,要求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我们要深刻领会并始终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党只有担当起推动科学发展、社会进步的历史使命,才能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局面,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执笔:严书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