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以来的十年,是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加速发展、创造辉煌的十年,也是“武汉·中国光谷”从发展、形成到蜚声中外的十年。
十年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自觉争取担当国家战略使命,通过努力争取,开发区先后被国务院及相关部门批准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全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国家中央企业集中建设人才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试点、国家“新三板”试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2009年,开发区被批准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日益凸显。
十年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不断强化科技创新能力。目前,开发区集聚了42所高等学校、56所国家级科研院所、20多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0多万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58名两院院士、1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光通信、激光、空间地理信息系统、能源环保、数控系统等领域代表了国内最高水平,是我国光通信技术、激光技术领域最大最强的研发基地。
十年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努力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2002年,开发区总收入只有400亿元,2011年已突破3800亿元,2012年将力争达到5000亿元。2002年,开发区光电子信息产业产值仅92亿元,2010年光电子信息产业总收入已达到1144亿元。目前,开发区光纤光缆规模居世界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55%,国际市场占有率25%。按照发展规划,2015年总收入将达到10000亿元,2020年将达到30000亿元。
十年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创新资源整合及利用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经过多年积极探索,形成了“科技创新资源向科学城集中、产业发展资源向园区集中、工程迁徙人口向新型社区集中”的格局。2010年10月奠基的未来科技城,是中西部唯一的全国中央企业集中建设人才基地,规划面积66.8平方公里,按“国际领先、世界一流”标准建设,已有20多家央企签约投资入驻。光谷生物城2008年11月开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总投资300亿元,已入驻企业300多家。2009年开始实施的“3551人才计划”,已成功引进了119名领军人才、1000多个团队、3500名高层次人才。通过重大项目及支撑计划有效整合利用创新资源,“人才特区”、“金融特区”、“政策特区”和“创业特区”正在加快形成。
十年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持续推进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建设。1987年诞生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是中国第一个科技企业孵化器,不仅孵化出一批上市公司及行业知名企业,而且培育出一批优秀科技企业领军人物。
十年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2002年问世的“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暨论坛至今举办了八届,已成为最具行业影响、世界知名的光电子博览会,为世界光电子行业构筑了一个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交流平台。2012年2月,中国光谷与美国硅谷签署合作战略协议,旨在进一步加强“双谷”之间的多领域、多层次交流合作。
十年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显著增强。2004年以来,开发区将光谷的品牌、技术、人才、管理和产业等优势,与湖北省相关城市的资源、土地、政策等条件有机结合,先后共建了“中国光谷·黄石产业园”等20多个产业园,不断强化和发挥自己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
十年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培育内生性创新机制,在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道路上不断实践探索,为加快发展创造了综合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已经积聚了腾飞跃升的必要能量。
在过去的十年,开发区创造了辉煌,在下一个“黄金十年”,将当之无愧地成为武汉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和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动力区,成为我国推动“两型社会”建设、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