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所影视学院,建院短短20年,就已桃李天下,硕果累累。20年来,这所学院为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和25个省级电视台、200余个市级电视台,以及制片厂、影视公司、广告公司、文艺团体,还有英国、加拿大等国的媒体,输送了近万名播音员、主持人、演员、编导、摄影、记者、编辑等。
这所学院就是四川师范大学影视学院。
学生叫辅导员“妈妈”
四川师范大学影视学院的育才,始于入学——入学教育、入学宣誓、心理辅导讲座,还有一条座右铭:“让你的生命不同凡响”。
辅导员文化是学院的特色。学校学生处处长韩卡兰说:“我们告诉学生,学艺术比较艰辛,你选择了艺术,就选择了艰辛。”
学生军训前,辅导员会让学生给父母发个短信:“我们成年了,我们的大学承载着我们的梦想。”而学生军训,会穿插艺术、心理、管理、入党等方面的讲座。辅导员从早6点半起床、晨练、上课,到晚11点查寝,悉心照料学生。辅导员不但关心学生的学习,还关心学生的冷暖,与学生促膝谈心。
无微不至的关心,赢得了学生的尊重。辅导员余军说:“经常会有学生喊我们‘妈妈’,但是我们不能像妈妈那样溺爱学生。”
学院的严格管理,是否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
2012级导演系学生石玉洁说:“学校是半军事化管理,学艺术必须吃苦,吃苦才有作为,出去才对得起艺术。”
2010级戏文一班学生陈爽说:“刚进学校时,当时感觉上大一像上高四一样,但这样的管理,没有浪费大学的3年时光,很有意义。”
学以致用,贴近实际
艺术类院校考生中,一些同学文化基础较弱,但他们比较活跃,善于交流。所以从新生进校,第一次班会开始,四川师范大学影视学院的辅导员就以“我的大学怎么上”为主题,引导大家发扬优点,努力用功;弥补缺点,克服积弊。
拉近与学生家长的距离是学院的一个工作重点。四川师范大学影视学院院长罗共和说:“我们到国外大学参观,发现他们的‘家长日’很有效果。回来后,我们也搞了‘家长日’,结果很多家长专门从外地赶过来。我们向家长汇报,希望对学校提出意见建议,家长们都积极响应。”
学以致用,贴近实际,是学院坚持的教学理念。为了提高准备从事主持人职业的学生的文化素质,使他们秀外而慧中,学院开设了思维课,补充大量知识,培养学生的灵活力、反应力、创造力。经过十年探索,学院的《主持人思维训练教程》2007年由中传出版社出版,已被众多艺术院校选用,并成为湖北广电系统主持人的必读教材。
采用双师教学法,也是学院一大特色。如播音主持系到了大三,会聘请在岗教师授课,这些教师能够在理念和实践之间找到契合点。这些教学方法效果显著,如04级新闻主播提高班,20个学生全成为主持人。
近年来,学院学生和毕业生获得众多奖项,如2009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华东十省主持人大赛冠军、2008武汉广电主持人大赛金奖、2008上海大学生电视节组委会特别奖、2008平遥国际摄影大展院校特殊贡献奖等等。
让学生懂得感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倡导的优良传统。许多院校新生入学,家长提行李司空见惯。四川师范大学影视学院第一年也是如此,而次年则是老生抢着为新生提行李。
学院既注重艺术仪态的培养,也注重做人待人礼仪的培养。学生见到宿舍阿姨要鞠躬;见到保安,要叫“叔叔”或“大哥”;见到老师、辅导员都要问好、致意;见到客人也要主动问候、打招呼。
新闻教研室主任孙宁丰说:“学院的教学思想是,你只有尊重最基层的人,才会对社会有一丝感恩。就算你身处高位以后,你怎么对待下属,下属怎么对待你,都要有一颗平常的心。”
每逢周六周日,学院各个系都要组织学生去敬老院、幼儿园做公益活动,打扫卫生,给老人们表演节目等。辅导员翟莜琳说:“我们还让学生感恩父母,这一点也取得了实效。”
去年寒假,学院布置一项活动,让学生回家为父母洗洗脚,以报答亲人的辛劳。没想到反响非常强烈,一些父母感动得掉泪说:“我们的孩子成人了,懂事了。”许多学生回来后也说:父母的养育,原来是如此不容易。
四川高等教育的一张名片
四川师范大学影视学院的办学成就,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著名教育家、厦门大学教育科研所所长潘懋元为学院题词:“敢为天下先”。中国教育家协会会长顾明远为学院题词:“为了西部教育在艰难中奋起”。
2003年11月,四川省领导同志在学院考察时说:“我们四川的教育很有希望,民营二级学院的路子走对了,要坚持走下去,省委、省政府非常支持教育体制的创新。”
2011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王佐书一行,带领北京、上海教科所的专家前来学院调研。王佐书说:“这个学校是四川教育的荣誉,是四川高等教育的一张名片,是高等学校中的一个亮点。”
2011年6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一行到学院考察调研。厉无畏希望学院能全面推进文化教育创意园的发展,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艺术人才。
最后,来看学院的又一条座右铭:“未来属于对成功充满渴望的人”。(本报记者 齐柳明 李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