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亚局势因日方非法“国有化”钓鱼岛而剑拔弩张之际,日本自民党总裁、前首相安倍晋三17日参拜了供奉着14名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此举不仅引起中韩等曾遭受日本侵略战争受害国的强烈愤慨,同时也让对日承担保护责任的美国感到忧虑。
安倍晋三在20多天前刚刚“回锅”当上自民党党首,是最有可能取代现任首相野田佳彦的日本政治人物。安倍“拜鬼”,正是为了巩固保守派选民基础,为其胜选上台做准备。安倍晋三在2006年至2007年担任首相期间,因为考虑到中韩的态度而没有参拜靖国神社。今年9月自民党总裁选举时,他一度表示对此“悔恨不已”。对于如果再次出任首相后是否会参拜靖国神社,安倍表示“要酌情考虑”。从安倍借“拜鬼”准备登台,在野、当政“两张皮”,到野田内阁否认中日搁置争议的共识、“国有化”钓鱼岛,这样的政治投机在日本大行其道,根源在于历史观的缺位。一个没有正确历史观的日本不仅无法受到邻国信任,也同样越来越成为其盟友美国的麻烦。
美国《纽约时报》17日报道称,安倍再次采取“政治煽动性”步骤令人焦虑。假如其出任首相后继续其右翼政策,恐将进一步伤害日本与其亚洲邻国的关系。文章列举了安倍在党内选举中采取的一系列右翼强硬立场,如突破日本和平宪法限制,认同日本二战行为等。文章指出,虽然日本在亚洲经济政治影响力的下降导致日民众的不安全感上升,但大多数日本选民仍然反对政客“在外交事务上兴风作浪”,希望避免对华经济关系进一步受损。
美国媒体表达出的对日焦虑,早已成为弥漫美国政界、学术界的集体情绪。自9月日本挑起钓鱼岛紧张局势以来,美国对于因岛屿争端而启用美日安保条约的可能性越来越感到困惑和担忧。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前驻华大使芮效俭等前美政要均呼吁美国政府在中日主权争议中保持中立,并确认中日之间有关搁置钓鱼岛主权争议的默契。芮效俭指出,中日两国政府在1972年邦交和1978年订立和平友好条约时有过共识,让钓鱼岛争端由下一代人去解决,“这种搁置争议的做法长期以来对钓鱼岛问题起到了管控和稳定的作用”。在美国政府层面,同样也含蓄地表达出了不为日本政府挑衅行为埋单的立场。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卡特在一次公开活动中表示,美国不能因为岛屿争端的“小游戏”而牺牲地区和平的“大游戏”。
安倍晋三在自民党内选举中曾声称,他会考虑在钓鱼岛部署武装力量。如果这样的强硬姿态延续到其未来出任首相之后,美国恐怕更难独善其身。美国战略界已越来越清晰地向日方发出信息:虽然有美日安保条约的约束,但如果是日本在争议岛屿上挑起对抗,美国可能会犹豫是否卷入与中国的冲突。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余晓葵 本报华盛顿10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