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9日 星期五

    我们需要怎样的高校创业必修课

    《 光明日报 》( 2012年10月19日   06 版)
    CFP

        日前,教育部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不过,到目前为止,创业教育还只是部分高校的零星之举,如何成为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的必修课,还需要不断探索。

     

        现状:课程设置零散选修为主

     

        清华大学是国内最早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高校。早在1998年,清华率先为MBA开设了“创新与创业管理方向”。2002年4月,教育部选取9所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工作。此后,试点高校基本都开设了相关课程。

     

        2003年,清华科技园与清华经管学院共建创业课程,至今已开设《创业管理》等相关课程十几门;西安交通大学为全校本科生开设了《现代企业管理》等必修课程。不过,这些课程基本以选修或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必修为主,且课程设置比较分散,并没有形成系统独立的创业课程体系。

     

        在非试点高校,北京大学每年为全校本科生开设《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了小学期课程,此外光华管理学院也开设了《创业管理》相关课程。但除了这些资源丰富的重点高校之外,大部分非试点高校课程极为稀缺,甚至很多学校的创业课程还是一张白纸。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就显得意义重大,“这意味着创业教育将真正实现在第一课堂的普及。”清华大学团委创业指导中心主任王帅国说,“这是一件好事儿!”北京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陈永利则认为:“设置创业必修课符合创新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的规律,但需要各个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把政策落实好,才能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中国创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帏博士认为,目前国内高校的创业教育正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总体水平不高”,与国外相比,创业教育尚未形成系统化的学科体系,核心问题是“师资力量的匮乏,毕竟培养一批优秀的创业教育领域的教授不容易,需要时间”。因此,课程在全国普通本科学校的推广,应该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

     

        期待:社会支持完善创业教育体系

     

        沈亚洲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06届毕业生,毕业至今,他已经参与创办了三家公司。现任北京某服装类公司副总经理的他,提起当初“白手起家”时人脉、资金和经验的欠缺,依然感慨万千:“学校的创业教育毕竟还不是实践,大学生创业真的很需要来自社会的支持!”

     

        沈亚洲的感受并非个案,创业教育毕竟不是凭高校一己之力可以做好的。

     

        2011年由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等机构共同发布的《全国大学生创业调研报告》显示,“提供资金、项目双选平台”(58.3%)和“专业培训”(49.7%)是受访者最希望获得的创业服务。而这两项支持性服务都需要具备创业经验和资金优势的社会产业界的参与。

     

        “大学创业教育是一个体系,不能仅仅停留在课程和商业计划大赛的层面。”张帏认为,“创业教育的质量不仅取决于学校的师资力量,更取决于外部产业界的参与和支持,而这一点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发展的地方。”

     

        产业界的支持主要包括经验辅导和资金支持两个方面。目前,国内高校创业教育得到的社会支持多通过大赛赞助、讲座交流、沙龙邀请等方式,并未形成常规化的支持体系。张帏介绍了今年在麻省理工学院(MIT)考察的成果,他说,美国的MIT、哈佛、斯坦福等商学院最近一年来开始在暑期直接帮助学生进行创业项目的孵化,包括项目的模型开发与测试,市场调研与反馈,并且在校园里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场地、业界指导以及人脉资源。这种常规化的社会支持是国内高校可以借鉴的地方。

     

        理念: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创新精神

     

        “我们应该打破一个误区,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不是鼓动学生不学习,更不是让每个人都去创业,而是让大家有产业转化的概念和意识,更是让大家去感受一种创业家精神。”针对一些同学对“必修”二字的疑惑,王帅国这样解释。

     

        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的吴天际,今年刚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取得硕士学位,现在他正在与两个同学一起创办自己的公司,公司结合了三个同伴的专业优势,致力于康复仪器设备的研发。“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一种创新精神”,同时接受过本土和海外教育,吴天际这样谈论自己对创业教育的看法。

     

        那么,创业教育到底能从多大程度上解决就业问题呢?“教育部的新政策显示了国家的支持力度正在加大,但是我们应该循序渐进,不可能通过这种方法很快地解决国内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张帏认为,“课程只是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性。”

     

        而在陈永利看来,若要真正实现创新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善相当重要。“全社会应该有一种扶持青年创业的氛围和环境;再者,大学生对自身应该有清晰的定位,很多大学生认为就业难就创业,实际上创业是高端的就业,如果连自己就业都做不好,怎么协助和领导一个团队创新创造呢?”(本报通讯员 杨丽娟 本报记者 王庆环)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