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8日 星期四

    喜迎十八大 文化单位巡礼11

    中国美术馆:公共服务 探索为民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8日 05版)

        叶振寰,中国地质大学退休教师,2006年成为中国美术馆志愿者。但凡遇到中国美术馆举办大展,展厅里一定少不了他活跃的身影,俨然一位“铁杆粉丝”。

        “中国美术馆是以收藏、研究、展示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为重点的国家级视觉艺术博物馆,是文化部直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办人民满意的美术馆,让美术馆真正成为社会公众的家园。”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中国美术馆近年接待的观众数量不断攀升,2011年免费开放接待观众数量超过104万,这对我馆的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诉求。美术馆的工作,已不是一般的办展,而是如何为广大观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教育和其他服务。”

        普及性的学术讲座是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的传统主打项目之一。自2007年以来,中国美术馆先后举办各类学术讲座百余场,主要面向来自老中青少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社会、知识背景的观众。以往学术讲座更多由批评家、理论家主讲,近年有意识地结合展览增加了艺术家讲座的比重,先后邀请刘国松、侯一民、周令钊、杜大恺、袁武等艺术家举办讲座和展厅对话活动,讲述艺术创作背后的故事。

        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及时推出的“带你看展览”展厅导赏活动,邀请策展人、艺术家、家属、专家学者、捐赠者等在展厅结合展览作品对观众提供导赏服务。活动形式灵活机动,现场气氛轻松热烈。一位来自沈阳的老先生感慨道:“过去来中国美术馆参观展览,只见作品不见作者。现在观众可以在展厅与艺术家面对面地交流,真是大不一样!”

        少年儿童是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服务的重点人群。自2004年以来,“我在中国美术馆画画儿”品牌项目活动每年举办一届,活动的策划、组织日益专业化、系统化、立体化。2011年11月至2012年6月举办的第八届“我在中国美术馆画画儿”活动,围绕“童心·创想”的主题,展开系列活动,内容包括面向校内外教育机构少年儿童的团体展厅观摩体验活动、面向教师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寻找个性之旅”系列专场教育活动、“童心·创想”全国少儿绘画大赛等。北京市东城区教研中心美术教研员刘金华说:“中国美术馆通过提供丰富的馆藏和展览资源,使美术老师能够结合美术教材和绘画作品,在展厅给孩子们上美术课,引导欣赏评述,实在是难得的好机会。”

        在中国美术馆,像叶振寰老人这样的志愿者还有130多位。作为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普通观众代表,他们一方面受惠于中国美术馆优质的展览资源和教育服务,另一方面又通过中国美术馆这个国家文化窗口服务大众。在“光辉历程·时代画卷——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期间,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安排了每天4场的志愿者义务导赏服务,还为来自各行各业的30多个社会团体进行热情的导赏服务。来自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西本哈尔教授在聆听曾经留学德国的志愿者杨宇用流利的德语讲解中国革命美术作品后,连声称赞:“了不起!”

        为不断扩大公共教育的辐射广度,中国美术馆与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40多所高等院校和学术研究机构建立了常态性的联系和合作,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举办学术讲座和交流研讨活动,邀请大学生参加专场讲座和报告会,并探索利用有关院校机构的场地空间举办面向大学生和社会公众的艺术展览、研讨会、开放工作室等活动。与此同时,中国美术馆也加强了与相关院校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2012年,中国美术馆和中央美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教学科研合作,成为“中央美术学院教学科研实践基地”。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投巨资在奥林匹克中心区建设国家美术馆新馆。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逐步提升,随着免费开放和新馆建设的历史契机,中国美术馆将进一步拓展在公共教育和其他服务方面的探索,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化、国际化、现代化水平,打造真正意义上的“为公众的美术馆”。(本报记者 田 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