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8日 星期四

    文学传记

    为香港回归“搭桥”

    ——读《交接香港》

    作者:谢伟民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8日 15版)

        陈佐洱的《交接香港》,我是一口气读完的。它将我带往那风雨如磐的如歌岁月,和充满成就感、自豪感的光荣年代。书中讲述了香港回归前最后1208天中英之间就香港交接问题较量的过程,记录了陈佐洱本人身为中方谈判组长的所思所想。

        履任之初,正值末代港督彭定康大搞“三违反”,中英关系恶化的严竣时刻。陈佐洱与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中方代表处的同事们要用行动回答:究竟还有没有平稳过渡?还能不能实现政权的顺利交接?他没有通常坊间印象中的外交官员的那种萧规曹随、奉行故事,他的起言坐行,始终是将捍卫和争取国家最高利益、实现香港平稳过渡顺利交接并保持其长期繁荣稳定,作为自己的根本目标。因此,在谈判桌上,他面对英方威胁、罢谈、拖延等种种伎俩,从容应对,针尖麦芒,他公开揭露对方在后过渡期大撒金钱搞福利主义的真实目的,巧妙破拆军事用地和防务交接问题上的僵局,他在事关国家主权的纪念邮票的票面字样问题上与英方锱铢必较,在涉及香港未来经济民生的财政预算案编制等问题上寸步不让;他准确把握英方的特点和软肋,驾驭和主导谈判进程,谈出了“以我为主”的感觉。香港传媒和英方官员评论他的谈判风格是“强硬但讲道理”,他在书中也引述了外交元老、港澳办主任姬鹏飞给他的赠言:“外交是妥协的产物,政治也是妥协的产物。”正是由于他的睿识卓见,准确辨识出英方谈判要求中的核心利益所在和弹性因素,并在相应层次上与我方的诉求进行对比,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搭桥”方案,从而就香港交接过程中的14个重大议题全部与英方达成共识,出色地完成了中央交给的任务。

        本书逐章就一系列议题的谈判作了精彩讲述,披露了大量不为人知的生动细节,它是中央以“一国两制”方针解决香港问题的决心和意志的历史见证,也是一个外交官员在捍卫和争取国家最高利益的旗帜下,无私无畏开展工作的真实再现。

        作为中方谈判的领军人物之一,除了谈判桌上的外交斗争,陈佐洱还要应对香港抗拒回归的反华反共势力,提防无处不在的盯梢窃听,有时还要独自承受风口浪尖的莫名压力。本书描述他自己经历上述过程的所思所感及心理活动,从而让我们窥见了一个具有浓重爱国主义精神的知识分子型官员的心路历程。例如,他在赴任之初暗自砥砺:“为捍卫和争取国家、香港的利益,有道和理支撑,我岂能软弱支吾?”当他的“车毁人亡论”受到铺天盖地围剿时,他安慰担忧的妻子,深情表白:“在政治斗争中,智慧和勇气要比感情更高、更坚强才能赢。历史是公正的。”这一切使我们能够深切理解,他之所以能够从容应对,不负使命,是崇高的国家使命感和责任感,是千年传承的传统士大夫的爱国情操和气节,是作者自身的信念、意志、经验、智慧和勇气。

        《交接香港》 陈佐洱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