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5日 星期一

    报告文学,准备好了吗?

    《 光明日报 》( 2012年10月15日   05 版)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可能重新引发一场文学热潮。在这样的机遇下,作为文学大家庭的一个重要成员,报告文学是否已经“准备好了”?还有哪些“死结”必须尽快解开?有哪些“死角”亟待清理?10月13日至14日,全国报告文学创作交流会在华西村举行,与会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梳理与探讨。

     

        “我提议,报告文学界的各位同仁以热烈的掌声对莫言表达一次遥祝。”10月13日,在江苏省华阴市华西村举行的全国报告文学创作交流会上,主持人、《中国作家》杂志主编艾克拜尔·米吉提的话音刚落,现场掌声阵阵。

     

        莫言的获奖可能重新引发一场文学热潮。在这样的机遇下,作为文学大家庭的一个重要成员,报告文学是否已经“准备好了”?还有哪些“死结”必须尽快解开,哪些“死角”亟待清理?13日至14日,与会者进行了集中梳理与探讨。

     

        “我经常到北京三联书店、王府井书店、西单图书大厦淘书。这三个著名的书店从来都没有报告文学作品书架”

     

        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何建明介绍说,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获奖的30部文艺类图书中有21部是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类作品,26部获奖的电影中,有10多部是根据报告文学作品改编的,“这表明,报告文学在整个文化生态中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主任梁鸿鹰认为,中国的报告文学积极传播主流思想、核心价值,真正做到了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与共和国发展同命运,在任何时候,只要国家和群众有需要,报告文学作家总是能够挺身而出,以笔为旗,唱响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主旋律。同时,报告文学作为文化传承、建设与积累的重要方面,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着坚定的内容支撑。另外,报告文学发扬优良传统,不断地关注民生、干预生活,在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美德建设、维护社会正义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报告文学作品,不管在发表的时候是否引起轰动,是否获过奖项,一旦放到未来,都将是历史的铁证、时代的记录。”报告文学作家蒋巍表示。

     

        但是,与会者并不回避报告文学还面临着一些尴尬的境地。

     

        “我经常到北京三联书店、王府井书店、西单图书大厦淘书。这三个著名的书店从来都没有报告文学作品书架。”国家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党委书记、报告文学作家李青松提出,有必要捍卫报告文学的尊严。

     

        湖南毛泽东文学院办公室副主任纪红建提供了一组数据。10月10日,湖南省第十一期中青年作家班和新疆作家班在毛泽东文学院开学。他特意对学员的创作门类进行了统计:两个班分别有51位和30位学员,但从事报告文学创作的都只有1位。

     

        在今年6月30日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第三届代表大会上,何建明就谈及,当今一提到报告文学,不少人还是在怀念《哥德巴赫猜想》等名篇,他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缺少叫得响的精品力作。

     

        “必须指出,在新人辈出、各种形态下的社会媒体与新科技的传播方式面前,我们过去曾经为之骄傲的才情也确实弱化了、老化了,我们的批判性也因为简单化和缺少政治的技巧,显得乏力和偏激;我们工作的努力性其实也很不够,不能深入生活、不能沉到底采访、不能有高度和深度的思考,某种情况下,金钱和报酬也在蚀化我们的灵魂和笔尖,这怎么可能写出好作品呢?”何建明如是说。

     

        “把猫叫成咪,把咪叫成猫,都是一样的”

     

        纪实文学、写实文学、非虚构、传记文学……当前,与报告文学类似的概念林立,对于报告文学如何坚守自身的创作特色提出新课题。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李炳银表示,报告文学创作不应该是纯粹的纪实、写真,不应该是纯粹地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而是要强烈地关注现实生活,其核心价值体现在通过真实的事实和人物,发挥出对现实生活的解释力。

     

        常熟理工学院教授丁晓原也认为,报告文学创作应该主动回应大众对现实的关切,介入现实,呈现真相。

     

        “以艺术的方式记录现实、再现时代,是报告文学与生俱来的文体内质。今天的报告,就是明天的历史,这正是报告文学的文献性之所在。是否具有文献性,是衡量报告文学能否成为优秀之作的必备条件。”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晖说。

     

        李青松还提到一个困惑,由于报告文学的创作受到真实性的限制和束缚,有些文学手法,报告文学写作无法采纳。他举例说,莫言是因为“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最终问鼎诺贝尔文学奖。但如果报告文学创作也试图采取魔幻现实主义的方式,恐怕行不通。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李运抟则表示,文学创作在文体上可以随意一些,“八仙过海”,各有各的招数。但最为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捍卫真实,并在创作上达到一定的境界。

     

        “凡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那些直击人心、直面人生的力作,总是那些试图冲破一定之规,抵达人的精神王国,有助于人性走向完善的力作。而在文学发展路途上,不同文体之间应相互借鉴、吸收、融汇与交织。”梁鸿鹰以周大新的力作《安魂》为例。这部作品1/3的篇幅完全写实,周大新讲述自己的儿子生前的点点滴滴,2/3的篇幅完全是他想象儿子在天国的情景,而这部作品也被定位为长篇小说。

     

        陕西《安康文学》杂志副主编王晓云说,自己的老家有句俗话,叫“把猫叫成咪,把咪叫成猫,都是一样的”,称谓并不重要。《北京文学》杂志主编杨晓升补充说,不在乎叫什么,关键在于作品要揭示真实,要进行有效的文学表达。

     

    “报告文学写作就如同‘过马路,左右看,要走人行横道线’”

     

        “要有勇气、高度、胆识和担当”,河北作协副主席、报告文学作家李春雷告诫同行。

     

        来自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的报告文学作家丁晓平表示,从事报告文学写作,尤其是重大历史题材,应该做到热心冷手、热进冷出、热考(考证与采访调查)冷思、热写冷改、热风冷语,做到安静、冷静和理性,充满理论的勇气和力量。

     

        “报告文学写作就如同‘过马路,左右看,要走人行横道线’,既要一分为二,又要恰如其分”。丁晓平说。

     

        教育部社科中心文化美育处处长马建辉认为,报告文学创作应该更加自觉地实现人道主义的关怀,传递出一种道德和人道的力量。

     

        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理论处处长李朝全强调报告文学作家应该亲临现场,去核实信息,感受氛围。作家徐虹也认为,报告文学作家既是“观念的精英”,又是“行动的精英”;既是社会学家,也是侦探,“探知整个社会生活,时刻在场,更多地见证”。

     

        “抓住时机、用好合力、选准题材、加强艺术、注意市场、学习借鉴、一起奋进”,何建明这般寄语报告文学创作队伍。(本报记者 王国平 苏 雁)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