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2日 星期五

    愿以一生量青山

    作者:鹦歌岭自然保护区管理站 王合升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2日 14版)

        200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我来到了鹦歌岭。选择了鹦歌岭就是选择了我的理想,这里有我挚爱的雨林,这里有我热爱的事业……

        保护森林必先了解森林。作为学林业、学昆虫、学动植物的人,我们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努力发现新物种、并了解它们的习性。我们坚信,倾心守护并细心监测鹦歌岭这个神秘的宝库,宝库中的未知世界一定会被我们一一打开。

        研究植物,把握好季节十分重要。2008和2009年,我正在研究国家I级保护植物伯乐树。3月份前后是伯乐树一年一次的花期,是进行物候监测最特殊的时期,这对了解伯乐树生态学特征意义十分重大。一旦错失良机,全年的科研工作就将前功尽弃。

        然而,就在这关键的时候,我突然接到了哥哥打来的父亲病重的电话,哥哥焦急地在电话里几乎要哭出声来:“咱爸都快不行了!你怎么还不回来?”父亲生病半年多,我却毫不知情,我心如刀绞,几乎要窒息过去。哥哥告诉我,父亲知道我回趟家很不容易,怕影响我的工作,坚持不让家人告诉我。其实我明白,病重中的父亲是多么想见见他最小的儿子啊!

        经过剧烈的思想斗争,我还是选择了留下。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我默默无语地守在大山深处,守在伯乐树旁。当我终于完成任务赶回家时,病床上的父亲已不能开口说话。弥留之际,父亲紧紧地拉着我的手,欲言又止。就这样,他老人家永远地离去了,留下了儿子对他永远不能弥补的愧疚……后来我才知道,父亲病重时,曾留下遗嘱,要我安心在鹦歌岭工作,多为保护海南的青山绿水做一点贡献,成就一番事业。父亲对我深沉的爱,使我常在工作中想起父亲的叮嘱。我对父亲的牵挂,我想大山会知道,伯乐树会知道,在天堂的父亲也会知道。

        5年的时间里,我们每月都要背上帐篷睡袋、监测仪器、锅碗瓢盆进山开展调查,往往在山里一住就是10余天,最多时甚至是40天,我们的足迹遍布鹦歌岭200多座山峰。因为常下雨,干柴很难找到,我们经常不能把饭煮熟,只好学着吃半生的饭菜。有时干粮带的不够,我们甚至拿野芭蕉心、野山芋充饥。长年累月如此,我们很多人都患上了肠胃疾病!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们的精心监测和记录下,鹦歌岭的动植物分布渐渐清晰起来:伯乐树、苏铁、轮叶三棱栎、海南油杉等等重点保护植物被清晰地标记在了鹦歌岭的地形图上;海南孔雀雉、海南山鹧鸪、水鹿、小灵猫等等珍禽异兽被活灵活现地记录进了鹦歌岭的档案里……

        我们集体编著了《海南鹦歌岭生物多样性保育》一书。国际知名林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蒋有绪亲自作序,称赞我们说:鹦歌岭保护区在动植物编目、区系分析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工作,发现了一大批新种、新纪录,积累了宝贵的数据,为我国热带雨林的保护与研究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几年来,我们已经在相关杂志发表了10余篇科研论文,部分文章刊登在国际知名期刊,填补了许多工作的世界性研究空白!作为年轻的科学工作者,我们在鹦歌岭取得了实际的专业成绩,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幕天席地练筋骨,安步当尺量青山。”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认识鹦歌岭这块宝,去发现鹦歌岭那些美,去保护鹦歌岭这片海南的肺。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还要继续以步当尺,不断丈量鹦歌岭这座大美的青山。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