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0日 星期三

    十年耕耘磨砺 银行业全面发展

    作者:尚福林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0日 10版)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果断决策和正确领导下,银行业金融机构以改革谋发展,理顺体制机制,转变发展方式,改善金融服务,有效化解风险,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有力支持了国民经济发展。

        2003年启动的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已全部完成,为银行业长远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历史风险有效化解。中小银行全部完成高风险机构处置工作,进入发展新阶段。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的体制改革正在持续推进。通过体制改革,符合现代银行业特点的公司治理组织架构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决策、执行、监督和制衡机制逐步完善。

        银行业与实体经济相互依存、共生共荣。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再次证明,银行业的稳健运行必须建立在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我国银行业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本质要求。在机构布局上,初步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多层次金融机构体系,现有银行业法人机构3800多家,其中农村中小金融机构3400多家,经营网点不断向县域、基层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延伸,全国已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乡镇全覆盖。在金融资产配置上,坚持“有扶有控”,加强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小微企业和“三农”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金融服务。截至2011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约15万亿元,涉农贷款余额14.6万亿元,均连续3年实现“两个不低于”目标(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2011年末,西部地区贷款同比增速高于全国水平3.1个百分点。

        银行业金融机构逐步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合理确定发展战略和商业模式,积极稳妥开展金融创新,着力提高产品定价能力,培育差异化、特色化竞争优势。资本回报率、资产回报率、风险抵扣后的资本回报率和经济增加值等国际先进管理工具,已广泛应用于经营管理之中。

        风险防范是银行业的生命线。10年来,银行业面临的风险形态不断变化,风险识别和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构建稳健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流程和技术,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和数据质量管理,前瞻性开展各类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不断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目前银行业持续稳健运行已具备较好基础。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从2002年末的2.2万亿元和23.6%,持续下降到2011年末的4000亿元和1%。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从2002年末的6%提高到2011年末的278%。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从2003年末的-2.98%上升到2011年末的12.7%。

        十年的耕耘磨砺,我国银行业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开创了全新的发展局面。放眼未来,银行业将继续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坚守风险底线,深化改革开放,为维护银行业稳健运行和支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为中国银监会主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