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0日 星期三

    专家点评

    重视民航教育 夯实发展基础

    作者:中国民航运输协会 王雪江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0日 09版)
    本报记者李春林(右二)、练玉春(左一)、李晓东(左二)在广汉机场塔台采访。李忠粮摄

        民航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一系列大政方针的推动下,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年均增速达到17%,远远超过同期GDP平均增长10%的速度,成为我国近年来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目前,中国民航拥有飞机3098架,其中客货运输飞机1853架,运输规模全球第二,2011年旅客运输量近3亿人次,中国民航业的快速发展对经济社会的贡献明显增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长期以来,中国民航始终把科教兴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高度重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民航飞行人才培养,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并逐步完善教育投入体制、机制,教育经费总量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中国民航对教育的投入为30多亿元。

        民航高等教育的进步,促进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为全行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比如,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以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为代表的我国民航飞行员培养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发展道路,并在实现了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公平最优化的同时,使其发挥出最大的张力。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是我国唯一以培养民航飞行员为主的全日制高校,她承载着国人建设“民航强国”的厚望,是中国民航可持续发展的脊梁!这里孕育、积淀了优秀的文化和光荣的传统,备受中国民航认可的“九字经”——“帮思想、教技术、带作风”,就形成于此,并在这里传承、发扬。目前,学校有9个学院、1个研究生处,已成为以民航专业为主,理、工、文、管、法并举的多科型万人大学。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政治、纪律和作风等方面保证了民航队伍的稳定;学校年飞行训练总量高达33万小时,居全球第一,为中国民航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完成了飞行员培训标准国际化和本科与硕士培养教育并举的历史跨越,取得了多人制机组(MPL)训练课程研究的重大突破,从队伍建设、安全保证等方面满足了民航发展需要。目前,中国民航95%以上的机长都毕业于此,可以说是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支撑了共和国民航的一片蓝天。

        当前,中国民航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需求巨大与关键资源不足,行业快速发展与体制机制不顺,国际航空运输自由化与整体竞争力不强,行业可持续发展与创新能力不强等矛盾亟待解决,同时还面临着东中西部民航业发展不平衡,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联动发展不足,民航企业不同运营模式和分工合作格局尚未形成,通用航空滞后于运输航空发展等结构问题,这些都凸显了大力发展、繁荣民航高等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因此,在加快民航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进程中,要立足行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民航高等教育布局,不断深化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和发展方式改革,切实消除制约民航高等教育发展、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开创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全行业科学发展的专业化、国际化教育新局面。

        要抓紧实施《民航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十二五”期间,民航高等教育要以服务发展、人才优先、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工作方针为指导,打基础、上规模、抓质量、出特色,并全力做好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层次的人才培养教育工作。要加强顶层设计,突出以条件建设为基础,以内涵提升为抓手,以质量提高为根本,以强化特色为重点,确保规模、结构、质量协调发展。

        建设民航强国,关键是人才,基础是教育。我们相信,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和体制、机制创新的推进,民航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将更加坚定,更加充满活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