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29日 星期六

    保险投资的顺周期性及逆周期缓释方法

    作者:杨文生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29日 10版)
    资料图片

        顺周期性是指在时间维度上,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形成的动态正反馈机制放大繁荣和萧条周期,加剧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并导致或增强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所具有的内在顺周期性,以及资本监管、会计准则等外部规则对金融体系顺周期性的进一步强化,是近年来金融失衡加剧、金融脆弱性增强,最终导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与银行业相同,保险业也存在顺周期性。体现在承保业务方面,在“坚挺”市场环境下,保险业务增长迅猛,费率走高、承保能力充裕,盈利状况良好,风险得到释放;在“疲软”阶段,保险业务萎靡,费率下跌,承保能力萎缩,盈利能力下降,风险逐渐积聚;体现在保险投资方面,经济繁荣时期受证券市场收益率上升引致的投资总量和收益的进一步增长,经济衰退时期证券市场风险增加、收益率下降而导致的投资总量缩减和证券减持变现,从而加剧证券市场价格的下跌。作为证券市场上举足轻重的机构投资者,保险投资的顺周期性更值得引起监管机构的重视,并采取逆周期监管措施予以缓解。

        保险投资顺周期性形成机制要从保险资金来源与运用两方面进行分析。

        我国保险资金来源的顺周期性分析

        保险资金来源主要是资本金、准备金和承保盈余,三者都存在明显顺周期性特点。

        首先是资本金的顺周期性。在经济上行周期,保险公司业务大幅度扩张,资产质量好,盈利能力强,资本积累能力增强,使资本充足状况改善,可以支持更大规模的投资,推动宏观经济的进一步高涨。反之,若经济周期进入下行时期,业务减少,资产质量下降,盈利能力减弱,资本充足程度降低,迫使保险公司压缩投资规模,从而进一步加剧宏观经济衰退。另外,经济衰退时期,保险公司盈利能力下降,甚至动用资本冲销损失,并且金融市场疲软导致外部筹资困难或成本上升,导致资本充足率下降;经济繁荣时期,保险公司经营损失下降,盈利能力增强,更容易获得外部资本的支持,资本充足率则上升。

        其次是保险准备金计提的顺周期性。在经济上行时期,一方面保险公司经营风险下降,对未来损失估计比较乐观从而责任准备金提取比率相对下降,保险公司利润增加,保险业务发展空间和竞争能力也得到提升;另一方面,由于宏观经济的繁荣,人们对证券市场信心大增,保险公司也会因此增加对证券市场的投资进一步推进证券市场的繁荣。同理,在经济下行时期,保险公司一方面为防范经营风险提高准备金计提比率,另一方面从证券市场撤回大量投资,宏观经济进一步下挫。

        再次是承保盈余的顺周期性。经济上行时期,保险公司业务规模扩大,保费收入也随之增长,保险公司会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并增加对证券市场的投资。相反经济下行时期,责任准备金计提会增加,承保盈余减少,为保证偿付能力,保险公司将抽回部分证券市场的资金,从而加剧资本市场的疲软。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顺周期性分析

        随着国内债务市场的发展,信用类债券投资和其他信用类业务将会逐渐成为非银行金融类机构业务收入和利润的重要来源,尤其对保险公司而言,权益类投资受到监管的限制,信用类投资就成为提高公司收益的重要支柱。而目前受投资监管政策和资本市场低迷的影响,我国保险投资的主要工具还是各类债券,但面临诸多风险:首先,国内债务市场正处在发展阶段,债券发行数量少,容易造成对单一客户授信金额大,风险集中化程度较高;其次,国内非银行金融机构普遍缺乏对债券信用风险的正确认识,尤其是缺乏专业人员和有效的风险度量工具以及风险监控手段。

        从实践看,我国企业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具有显著的顺经济周期性。经济繁荣期,资产净值上升,盈利大幅增加,企业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增强,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均较低,对其评级普遍较高,保险资金大量投资于债券市场,债券价格出现非理性上涨,保险投资收入显著提高,利润增加。为了获得更多利润,保险公司会将更多资金投入到债券市场,放松对保险投资的风险管理。而当经济处于低迷时期,由于发债企业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均较高,对其评级普遍较低,债券价格暴跌,保险公司在证券市场遭受重创,利润急剧缩减,保险公司更加注重投资组合选择。为了减少在资本市场上的损失,保险公司在债券市场会抛售一些债券,回收部分资金,促使债券价格进一步下跌,影响资本市场的稳定性。

        我国保险投资顺周期效应的缓释方法

        一是保险资金来源的逆周期监管。应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对资本的监管。应根据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转化而变化,体现出应时而变的动态特征,缓解整个保险体系的顺周期性。其次是应采取动态保险准备金计提制度,即经济扩张时提高对准备金的监管要求,经济衰退时适当降低要求,使保险公司在经济繁荣时期多计提的准备金可用于弥补经济衰退时的经营损失,尽量减少其在经济衰退时期从债券市场撤出的资金量,缓解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冲击效应。最后是应从控制保险企业经营风险的角度出发实施审慎的风险管理。

        二是保险资金运用的逆周期监管。要解决我国保险公司内部评级的顺经济周期效应问题,有必要引入压力测试制度,对保险公司内部评级风险参数采取跨周期的压力测试,使其采取更加稳健和保守方法估计风险,针对内部评级法的顺周期效应采取前瞻性的防范措施,减轻对经济周期的“推波助澜”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本文系教育部项目12YJA790067、国家软科学项目2011GXQ4D092的阶段性成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