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要有人干,群众满意我就高兴了。”
——王坤友
据新华社合肥9月25日电(记者徐海涛)“为人为政,比豆腐汤还清;对待自己,比黄连汤还苦;对老百姓,比人参汤还补。”安徽省无为县蜀山镇新安村原党支部书记王坤友,扎根农村47年,先后带领干部群众把三个“后进村”“困难村”变成“示范村”“幸福村”,被群众亲切地誉为“三汤书记”。
2012年7月,王坤友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8月21日,他不幸在农业合作社的工作岗位上病逝。而翻开王坤友留下来的十八大预备提案,他关注的仍然是其为之奋斗了一生的“三农”发展和基层党建。
“善打硬仗”的村支书
王坤友“善打硬仗”。2001年,组织上派他到蜀山镇问题最多的建成村担任村支书,刚到任,他的铺盖就被一名村民扔出了村部。群众为什么有怨气?经王坤友调查,经济落后、账目不清是主因。村集体负债110万元,村民人均欠账近千元,“三角债”扯不清,干群间不信任。
通过两个月的挨户走访,王坤友把建成村的十年“糊涂账”全部理清,当年化解债务30多万元,使村里的人心安定下来。同时,他带头修路、挖塘、通渠,把200多亩抛荒地整治成良田,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心换人心,黄土变成金。”两年后,当王坤友调离建成村,群众自发聚集到村部深情送别。人群中,就有当年扔掉他铺盖的那个村民。
“围绕发展想点子,没有干不好的事”
“一心只想干事,一生只有奉献,没有人比他更吃苦耐劳。”王坤友的工作赢得了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可。2003年,时年55岁的他又来到全镇排名倒数第三的新安村担任书记。“哪里困难你到哪,人家官越做越大,你的越当越小。”有亲戚劝王坤友多为自己考虑一点,他只是一笑:“怎么讲呢,组织上信任我,工作总要有人干,群众满意我就高兴了。”
王坤友有一句“名言”:围绕发展想点子,没有干不好的事。在新安村,他带领干部群众,将单一的种水稻转变为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并举的多元产业结构。2007年,加固加高村里2.1公里防洪险段;2008年,疏浚300米的内河淤泥、推广沼气;2009年,各村民组全部修通砂石路……2011年,新安村人均收入从5年前的3700元增加到7500元,“困难村”逐渐走上了富裕路。
2009年夏天,正当王坤友带领村干部将十几万斤猪粪送往沼气池,同事发现他脸色很不正常,“黑得发紫”。经检查,确诊为肝癌晚期。但病魔并没有摧毁王坤友的意志,手术后病情初步稳定,他就回到岗位上继续工作。
“没能参加十八大,是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2011年,王坤友因病离开村支部书记的岗位后,并没有离村养老,而是带领6名党员办起水产养殖合作社。
7月下旬,王坤友的病情有恶化趋势,去上海做了食道支架手术。因10月份将上市的这一季黄鳝养殖“正需要用钱”,他不顾身体虚弱,回来第二天就带着养殖户到县里申请贷款。被他的精神感染,银行不仅批了贷款,又现场新增了6户30万元贴息贷款。
8月21日,64岁的王坤友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王坤友的儿子王平说:“临终前,他说不能坚持到去参加十八大,是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沥血卌春为党克己奉公,受命三任为民鞠躬尽瘁。”在王坤友的追悼会上,干部群众这样概括他的一生。而在灵车驶出村庄的时刻,四里八乡赶来的数百名群众,默默地簇拥着自己的老书记,一直送出了很远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