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拉萨9月25日电(记者尕玛多吉)昨天,记者从在拉萨召开的贝叶经保护和研究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2006年西藏全面启动梵文贝叶经保护和研究工作以来,研究机构圆满完成了“加强保护,编出目录”两大阶段性任务,初步确定西藏迄今珍藏有梵文贝叶经写本(包括部分纸质梵文、藏文转写本)共1千多个函(种)、近6万叶(页)。目前,西藏现存贝叶经的普查、整理、登录、编目和影印原件等基础性保护工作已顺利完成,西藏自治区贝叶经保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
西藏现存的贝叶经源于古代印度,在内容上与藏文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的关系密不可分,基本涵盖了藏族传统的“大小十明”文化,是研究佛教史、佛教翻译史、科技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的第一手资料,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据西藏自治区贝叶经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次旺俊美介绍,西藏贝叶经保护受到高度重视,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了专门协调小组,西藏自治区成立了贝叶经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并在7个地市设立了相应的机构。在对西藏现存的梵文贝叶经写本资源进行了全方位、全覆盖的普查登录基础上,研究机构对西藏41个县的65个单位、寺庙和3处遗址、部分民众家庭开展实地调研,开展了大范围复查验收编目影印。
次旺俊美说,研究机构按照“登门验收、就地影印”的原则,不放过每一片贝叶甚至残片,逐一进行原件影印,整理编目和建档,基本摸清了全区现存贝叶经的底数,使绝大多数贝叶经得到了及时抢救和有效保护。目前,西藏贝叶经保护已经形成了《西藏自治区珍藏贝叶经总目录》、《西藏自治区珍藏贝叶经影印大全》和《关于西藏自治区贝叶经保护方案与实施办法》等8项重大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