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23日 星期日

    “苹果模式”下中国的得与失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23日 05版)

        作为全球电子产品商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苹果似乎总能轻而易举的达到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8月20日,苹果股价攀高至665美元,公司市值达6235亿美元,超越了之前由微软保持的6205.8亿美元纪录,成为美国历史上市值最大的公司。进入到9月,随着旗下产品iPhone5问世而带来的新一轮“苹果热”,苹果股价再次攀升,近日更是突破700美元大关,创下历史新高。如今的苹果可谓是如日中天,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其与中国的关系也愈加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无疑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代工带来了什么

     

        毫无疑问,苹果“全球代工”的生产模式给中国带来了数以万计的工作机会;苹果产品风靡全球的同时,也带旺了中国的苹果产业链。

     

        在中国大地上,有诸多的公司与“大苹果”建立了代工合作关系,包括著名的台资企业富士康公司,其为苹果公司制造产品的中国工人超过70万。

     

        中国是iPhone全球生产链中重要的一环。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研究人员的描绘,整个iPhone的生产链大致如下:苹果本身不拥有任何工厂,取而代之的是,它通过订单整合了一个大型的供应链,苹果公司只负责设计和营销,而iPhone生产的其余部分几乎全放在美国境外,主要由9家公司承担。其中,东芝(Toshiba)、三星(Samsunɡ)、英飞凌(Infineon)、博通(Broadcom)、恒忆(Numunyx)、村田(Mu-rata)、戴乐格半导体(DialoɡSemiconductor)和凌云逻辑( CirrusLoɡic)等来自日本、韩国、德国和美国的大公司提供主要零部件,然后所有零部件汇集到位于深圳的富士康公司(Foxconn)加工组装成最终产品,并运往全世界销售。显然,代工是中国在整个iPhone生产链条中扮演的主要角色。

     

        在代工之外,还有一些中国企业成为了苹果公司的配件供应商。目前深圳已形成了一个专为苹果提供皮套、贴膜、数据线等配件产品的产业链,囊括了1500多家大小厂商,年产值逾千亿元。而获得授权经营苹果配件的厂商要向苹果公司交纳相关费用,以数据线为例,每根数据线要向苹果公司支付5-6美元。

     

        通过参与苹果的供应链,中国扩大了就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且随着富士康这样龙头企业的“西进”,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区域上将更加均衡。我们还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进入苹果公司的供应链,并且地位有所提升。另外,虽然中国供应商现在还未能达到直接供应某些苹果组件的要求,但已经在积极进行研发创新和相关资本投入,未来有望进入相关订单的争夺中。

     

        苹果没有给我们带来产业创新能力

     

        然而,价值增值仍然是一个问题。我们必须看到,苹果在给中国带来众多就业机会和带旺相关产业链的同时,不仅没有改变中国世界代工厂的低端地位,甚至阻碍了中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和升级。

     

        纵观整个苹果产品组件的供应链,中国企业仍然处于价值增值的低端,利润微薄,仅能赚取低廉的加工费。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显示,一个iPhone(3G)的出口价值大约为179美元,在中国组装支出大约为6.5美元。也就是说,一个iPhone手机在中国的价值增值只占其出口价格的3.6%左右。显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依旧落后——科技含量低、利润率低。

     

        虽然在全球化条件下,苹果公司的分散生产方式可以通过技术转移、知识外溢以及本土企业的学习与研发为中国的产业升级提供了动力,但与此同时,价值链中的领先企业确保利润的动机和集中化趋势,又给中国的产业升级和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及自由品牌的设立造成了巨大的阻力。在机制上,这些阻力主要来自于现有治理结构的约束以及全球领先企业的权力控制。

     

        专利技术是领先企业权利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技术专利通常只涉及一款产品的一个组成部分,例如苹果在针对三星诉讼中提出的触屏图标外观。为这些组成部分申请专利以后,科技公司便能阻止竞争对手利用过去的发明制造出未来的改进品。美国加州法院最近裁定,苹果公司的一个重要供应商三星公司因“盗窃知识产权”须向苹果公司支付总数高达10亿美元的赔偿金。

     

        如何突破这些阻力,积极变革、创新科技,形成自身制造业升级转型的“核动力”,是中国之一全球制造业大国,目前所应当思考、也亟待思考的事情。

     

        “苹果模式”对互联网内容的冲击

     

        在产业和资本市场之外,苹果还悄悄的给中国的互联网内容管理带来了重大的挑战和冲击。

     

        应用模式上的创新是苹果产品的重要吸引力所在。iPhone推出应用软件交易平台(APPStore)以及软件开发包(SDK),让第三方创建iPhone应用,不仅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还吸引了更多的用户慢慢的向个人开发者尝试。由于iPhone的使用,用户对手机互联网的粘性越来越高,平均在线时间不断加长。并且上网行为不再是被动的下载,上行数据成为手机互联网的互动性的显著特征。

     

        然而,就是这一应用软件交易平台在帮助苹果成功的背后,却给中国的互联网内容和监管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与传统互联网先审后发的模式不同,APPStore里的大部分文化产品采用自动聚合、先发后审的模式。由于用户量巨大,人工审核无法做到疏而不漏,很多有害信息被上传、聚合到移动互联网文化产品中来,并被广泛转发传播,影响恶劣。其中,一些已经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的知名手机客户端产品,则在在绚丽的技术外壳下,埋藏着很多色情、淫秽、低俗的信息。尤为恶劣的是,这些客户端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将原本分散在互联网各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的低俗内容聚合在一起,以美图、两性、情感的名义,传递给用户。用户只要安装了这些客户端,就可以很方便地看到原本很难在互联网上搜索到的低俗信息。

     

        毫无疑问,苹果应用模式所带来的这些问题不仅加大了我国的互联网管理难度,更是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的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甚至国家安全,必须引起关注和重视。

     

        (执笔人 田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