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旱灾肆虐、国际粮食危机风险加剧的当前,中国夏粮再次丰收的消息不只给中国,也给世界带来融融暖意: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夏粮总产量为12995万吨,比上年增加356万吨,增长2.8%,超过1997年的历史最高水平,实现“九连增”。这也是继去年夏粮“八连增”之后,在高起点上实现的又一次超越。
粮稳天下稳,粮足百姓安。在国际市场风云突变、国内通胀预期持续高企的大背景下,粮食稳定增产对于管理好通胀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无疑提供了有力支撑。可以说,中国粮食生产增加的不仅是产量,更是稳粮增产的能力和信心。
丰收打牢国计民生基础
联合国粮食计划署乔塞特·希兰曾撰文指出:“当我在世界各地访问时,人们问我为什么如此有信心可以在我们这一代消除饥饿,中国就是我的答案。”
而这样的答案,来得并不轻松。
2003年,我国粮食产量在连续五年下滑后产量仅有8614亿斤,粮食供求再次出现产不足需,13亿人的吃饭问题令人忧心。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各界极大关注。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三农”工作,更加重视粮食生产,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促进粮食生产恢复发展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2004年粮食恢复增产,到2007年,提前达到“十一五”制订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万亿斤的目标;从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到2011年我国粮食总产达到11424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创纪录的852斤,我国粮食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成为农业农村经济中最突出的亮点。
欣喜之余,粮食增产对稳定大局的意义更加凸显——粮食连年增产为我国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
粮食总产“八连增”,重要农产品的供给得到了有效保证,农民人均收入连续迈上3000、4000、5000、6000元台阶……10年来,“增产”、“增收”、“跨越”成为“三农”关键词。
政策科技是增收法宝
在历史的浩荡长河中,十年不过一瞬而已。但党的十六大以来的这十年,却是丰收的十年,也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创新的十年,是农民得到实惠利益最多的十年。
这十年首先是一个历史的终结者——终止了延续2600年的皇粮国税,把困扰农民的负担问题留给历史;这十年更是一个历史的开创者——提出重中之重战略思想,出台了九个“一号文件”,全方位强化“三农”的核心地位;实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举措;构筑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开启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时代。
人们不会忘记,从2004年到2012年,中央连续发出九个“一号文件”,实行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基本形成了支持粮食和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政策框架。
人们更不会忘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的“四补贴”的支出由2004年的145亿元增至2011年的1406亿元,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也从2003年的2144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0408.6亿元。
从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到增加对粮食主产区投入,从加快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到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重大改革举措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增添了粮食生产的动力。
强化科技支撑是稳粮增产又一大“法宝”,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03年的45.97%提高到2011年的53.5%,农业科技发展迈上了新台阶,成果转化和推广得到加强。2004年至2011年,我国粮食单产提高55.6公斤,年均提高7公斤,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单产提高最快的时期之一。
应对国际冲击有保障
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主任布内特·雷尔森日前表示,现在世界上还有十亿人是饿着肚子睡去的。换句话说,世界上每7个人中就有1个人每天醒来要为吃饭问题而发愁。
而在中国这样一个正在快速推进工业化、现代化的国家,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却始终坚持粮食自给战略,立足国内解决粮食供给问题,粮食自给率高达95%。
就此,我们可以算一笔简单的账:全球每年粮食贸易总量为两亿五千万吨左右,而中国一年的粮食消费就不低于五亿吨,这意味着中国一年的消费是全球两年的粮食贸易总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解决粮食问题,就是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近期国际粮食市场的波动中,我国粮食市场稳定运行的重要性再次得到验证——在当前国际粮食生产遭遇重重挑战的背景下,我国粮价平稳,粮食生产波澜不惊,在全球粮价的汹涌波涛中稳舵前行。“百价之基”的稳定,无疑对于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稳定国际粮价有着重要意义。
国家粮食局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裕,库存消费比达40%以上,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17%-18%的安全线水平。连年丰收的生产形势提高了中国的粮食保障水平,减少了对粮食进口的依赖。
“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而中国的粮食安全必须立足国内基本解决。”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日前表示,中国农业也要面向两个市场,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只能择机适当进口、进行品种调剂,中国要努力保持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要粮食品种自给率达到95%,以保持国内供需的基本平衡。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坚持立足自身,坚持重农抓粮的方针不动摇,我国的粮食综合产能将持续稳步提高,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将有更加坚实的保障。
本报记者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