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28日 星期二

    方程:

    专解心里疙瘩的“全国模范法官”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28日 04版)

        16年来,他始终恪尽职守,坚持秉公办案,坚持调解为主、判决为辅,所负责的案件调解率逾70%。他所办理的1200余件案件无一超审限、无一错案、无一上访,受到当事人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

     

        2011年1月,他忍着病痛外出调解,连续工作4个多小时,因劳累过度突发心梗殉职,年仅42岁。他就是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方程。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共辽宁省委在沈阳召开大会,追授方程“全国模范法官”和“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不能让老百姓带着怀疑离开法院

     

        乡亲们都喜欢叫方程“程子”,他们说:“程子为人和气,说的都是大实话。和这样的法官说话,我们听得懂、听得舒服、听得入心……”

     

        1969年,方程出生在辽宁省葫芦岛市高家岭村一户贫困农民家庭。后来,他靠打干柴、捡牛粪换学费,考入东北工学院。刚参加工作不久,方程的工作单位就停产倒闭,生活再次陷入困境,全家靠借钱度日。

     

        1995年,方程通过全国统一招考,到葫芦岛市连山区人民法院工作。从此,方程爱上了法官的工作。他开始拼命地学习,考本科、考研究生,只要和案件相关的知识,他无所不学。记者翻开方程接手过的卷宗,只见字迹工整漂亮,内容一丝不苟,一目了然。

     

        贫寒的家境、艰苦的生活磨练了方程的意志,也让他深深体味到普通百姓生活的苦辣酸甜,心中装满了对群众的感情。他常说:“老百姓打官司不容易,基本都是穷尽其他手段后的最后选择。不能让老百姓带着对法律、对法官的怀疑离开法院。”

     

        方程是在调解村民妨碍供电工程的案件时去世的。这件案子他本可以不去,为了不影响供电,法院审判委员会已研究决定先予执行。可方程却提出推迟一天,他要再去作一次调解试试。抵达现场后,方程几次呕吐,却仍然坚持调解。被强行送到医院时,他颤抖着吐出“难受”两个字后,就再也没有起来。

     

        熟悉方程的人都知道他热爱运动,但常年超负荷的工作,身体早已严重透支。在他办公室里常年放着一个陈旧的编织袋,方程患有严重的胃病,里面放着花生米,不舒服时,他就吃上一把缓解病痛。

     

        老百姓心里疙瘩不解开不能结案

     

        方程不喜欢简单的敲锤判决。他常说,老百姓官司打到法院,目的是要解决矛盾。如果在程序上结案了,但是纠纷却没有了结,当事人的心气没平,疙瘩还没有解开,这样就等于没有结案。

     

        在连山区法院,方程是大家公认的“调解高手”。多年来,他常年坚持扑身基层,走进群众中间,走到田间地头,花费大量时间调解。将矛盾解决在源头,将社会效果放在心头。他负责的案件调解率超过70%,调撤率高达65%。

     

        在方程看来,平息的是一个矛盾,稳定的却是一个村落、一个街道、一个厂区、一个小社会。只要能通过调解解决矛盾,花再多的精力都值得。

     

        葫芦岛市杨家杖子地区是资源枯竭的老矿区,矛盾交织复杂。2003年,该地区杨郊乡叶屯村一位农民因土地权属纠纷和大棚遮光等矛盾连杀13人。第二年,方程被派到杨家杖子地区法庭工作。上班第一天,方程就琢磨怎样才能发挥基层法庭的维稳作用,化解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凭着对农村的熟悉,经过两个月调研,方程找出了农村社会矛盾的症结点,创造性地提出了法庭、司法所和村委会“三级联动”调解法。

     

        在他的努力下,调解工作顺利开展,妯娌不睦、邻里不和、夫妻吵架等问题被逐个化解。7年过去了,发生命案的叶屯村脱胎换骨,成为市区的“文明村”、“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至今未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

     

        法律尊严和法官权力给多少钱也不卖

     

        一想起方程,妻子李新就非常后悔。那一天那么粗心,把“程子”的呕吐当成了平常的胃痛,怎么就没放句狠话,把心爱的丈夫留下。其实,李新很清楚,什么也拦不住一心挂念百姓的方程。

     

        李新下岗多年,儿子读高中,一双父母需要赡养,乡下的4个兄弟姐妹需要接济,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但他始终耐住清贫抵住诱惑。他认为,普通百姓送来的钱是“养老钱”、“救命钱”,不能收;心怀叵测者送来的是“脏钱”、“黑心钱”,不屑收。绝不能因为金钱出卖法律尊严和法官权力。方程对妻子说,只要有爱,贫寒的陋室也能变成富丽的宫殿。

     

        “不认钱”的方程生活上非常仔细。他经常把自己的衣服和鞋送到老家,可他不知道,他穿过的衣服,农村人都不愿意穿,怎么拿去的,就怎么放着。有一次,方程给弟弟一双皮鞋,弟弟再也忍不住了,坦率地告诉哥哥:“破成这样的鞋,谁都不好意思穿出去。”

     

        方程走了,他给家里留下了十多万元的贷款,也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本报记者 毕玉才 本报特约记者 刘 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