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老山,我才来到云南。因为老山有许多荡气回肠、热血奔涌的故事,那些故事深深吸引着我。而我当时还是一个热血青年,偶尔读到一本《猫耳洞诗篇》,于是决意要到老山当兵。那年是1992年,我才18岁。
离开远在塞北的老家,在火车上整整坐了4天,又挤了一天一夜的客车,终于来到文山。一路颠簸,我燃烧的激情已基本消失殆尽,甚至有点后悔当初的决定。但我已是一个军人了,军人必须热爱和坚守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何况彩云之南的土地红得让人心动。
1994年以前,和家人联系相当困难,等到一封家里的回信少说也得半个月。到1995年我在昆明读军校时,就可以打电话了,虽然需要和父母预约时间,但毕竟能互相听到对方声音了。而现在,即使我在湄公河上巡航,用手机拨一串电话号码,就能和昆明办公室的同事商量工作,如果他们愿意,在指挥中心,还可以和我进行视频通话,而我乘坐的巡逻艇,正在飞快地前行。
其实,我所说的,只是我所服役的云南公安边防武警总队在这20年里发生的重大变化的点点滴滴。而云南,这片随处可见红色土的云南,当然更不例外。我们亲眼目睹了云南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飞机场、高速路、沃尔玛、移动电话、互联网、昆交会、地铁……一切的一切,都令人眼花缭乱!
记得当年来云南当兵时,用了4天多的时间,现在回老家,连4个小时都不用。距离还是那段距离,但交通方式和交通条件今非昔比。
“滇处岩疆,山谷险阻,行路之难,视蜀道且过之”的情形已经成为历史。天堑变通途。
服役期间,我从文山到昆明,又从昆明到怒江,再到德宏,最后又回到昆明,那红土地终于让我坚定了自己的选择。20年,红土高原颜色没变,可这土地上的事物却时时在变。
我用了20年的时间来感受云南,一步一步地接近云南。当云南和我的老家越来越近的时候,云南已变成了我的新家,成了我落地生根的地方。
利用工作机会,我几乎跑遍了全省边防武警部队所在边境地州的乡镇。所到之处,风景各不同,民风民俗也不一样,但相同的是各族群众对子弟兵的热爱和热情,一样的是他们的善良、纯朴和实在。他们把同样的爱和酒斟满酒杯,此情此景,令我们边防军人怎能不醉,怎能不爱上这片红土地呢?
因为这份爱,我们在完成维护边境地区社会稳定任务的同时,和当地干部群众一道,积极参与支持云南地方经济建设。从2006年开始,云南省边防武警总队立足国家和云南省战略根本定位,强化措施,全面实施了“五大工程、十个深化”爱民固边战略,全力构筑边防地区安全稳定战略屏障,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平安和谐的边防环境,在稳边控边、强边固边和兴边富民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也因此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我们在全国率先创建了爱民固边模范县15个、模范乡35个。云南边境地区的每个行政村如今都有边防民警担任村官。这些年轻的警察村官们风华正茂,他们和我一样,对这片红土地充满深情和敬意,他们干劲十足,无怨无悔,只想让这片神奇的土地更加绚丽。
七种色彩,唯红的最耀眼夺目,摄人心魄。当一片土地铺开一望无际的“红”的时候,它的吸引力可想而知了。何况,这样的“红”还在不断延伸。
近些年来,云南边防武警不断提高边检服务水平,从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声问候开始。通过6年的未雨绸缪和辛勤付出,昆明边防检查站出色地完成世博会、GMS(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会议、东盟论坛等的安保任务,连续10年实现“零举报、零投诉”。
他们还需要增加更多的微笑。
我们也还有更多事情要做。
激情红土地,七色彩云南。20年来,我每时每刻不在被那鲜艳夺目的“红”感染和浸润。我和我的战友们已经和这片红土地分不开了,和这片红土地上的人民分不开了。因为,这片红土地上不仅有我们的先辈流下的鲜血,也有我们付出的青春和洒下的汗水。
(作者为云南省边防武警总队宣传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