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28日 星期二

    国际专论

    东亚地区一支不可忽视的战略力量

    ——写在东盟成立45周年之际

    作者:骆永昆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28日 08版)

        今年是东盟成立45周年。45年来,东盟在“量和质”方面的发展均取得显著突破,不但吸收了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发展成名副其实的东南亚国家联合体,还推动了地区经济、政治、安全合作迈向新的台阶,成为东亚地区一支不可忽视的战略力量。

        经济上,东盟从一个不受关注的地区联合体发展成一个世界主要大国竞相争夺的经济体。1992年东盟首脑会议发表建立东盟自贸区的纲领性文件《共同有效普惠关税协定》,确定自1993年1月1日起的15年内建立“东盟自贸区”,拉开经济一体化建设序幕。2002年1月1日,老东盟六国率先启动自贸区,确定至2010年实现零关税;其他四国将在2015年实现零关税。2003年,东盟签署《巴厘协定II》,提出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即将东盟建成一个没有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统一市场,使其成为全球供应链中一个具有活力和更具竞争力的市场。2007年,东盟进一步明确提出“东盟经济共同体”由四个支柱组成:一个统一的市场和生产基地、一个高度竞争的经济区域、一个经济发展公平的区域、一个与全球经济充分融合的区域。在此思想指导下,东盟积极与周边大国开展经济合作。2010年,以东盟为核心的五个自贸区(中国—东盟自贸区、日本—东盟自贸区、韩国—东盟自贸区、印度—东盟自贸区、澳新—东盟自贸区)同时启动运行,东盟成为本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平台。目前,东盟GDP总量已达2.2万亿美元、对外贸易2.4万亿美元、经济增长率7.5%,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政治上,东盟由一个相对孤立的五国联合体发展成为东亚地区合作的中心及亚太大国地缘政治博弈的焦点。自1967年成立以来,东盟先后与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美国、欧盟、韩国、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大国及地区组织开展对话合作,建立了以东盟为中心的“东盟+1”“东盟+3”合作机制,以及东亚峰会、亚欧会议等地区对话机制,成为东亚地区合作的“驾驶员”。亚太地区主要国家,甚至包括拉美的巴西也逐渐加大对东盟的关注和战略投入,视东盟为东亚地区一支重要的战略力量。目前,已有64个国家任命了驻东盟大使,东盟也在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33个委员会。东盟与国际社会的融合与互动逐步加深。

        安全上,东盟从一个相对动荡的地区发展成为推动东亚乃至亚太地区安全对话的平台。1978年,越南入侵柬埔寨,使东盟面临成立以来的最大安全威胁。为此,东盟发表联合声明和《关丹原则》,并积极寻求国际合作推动柬埔寨问题和平解决。冷战结束后,越南撤离柬埔寨,东盟获得更加稳定的安全环境。1994年7月,东盟地区论坛成立,旨在促进相关国家开展建设性对话,并就共同关心的政治安全问题进行磋商。目前,东盟地区论坛共有27个成员国,已发展成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官方多边安全对话机制。此外,东盟还于2010年推动建立了“东盟国防部长扩大会议”,即“10+8”防长会,推动东亚各国在防务和安全事务合作中的交流对话。

        总体看,东盟在过去的45年确实取得不小成就,但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从内部看,东盟成员国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方对东盟的利益诉求也不尽相同,使东盟在参与和主导地区事务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如2009年,泰国局势动荡,东盟领导人系列会议因“红衫军”冲击被迫取消;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启动,印尼等国以国内产业受冲击为由强烈抵制,险些导致自贸区暂停。今年7月,菲律宾、越南等国企图以南海问题“绑架”东盟,引起成员国分歧,致使东盟45年来首次未发表联合声明,国际形象受损。

        从外部看,区域外大国博弈加剧,东盟的地区中心地位面临挑战。随着大国加大对本地区的战略投入,东盟主导地区事务的影响力受到制约。如2005年,东盟迫于美国压力被迫让缅甸放弃担任2006年东盟轮值主席国。2009年,美国高调“重返”东南亚后,力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使以东盟为中心的东亚合作机制遭到冲击。鉴于中美等大国在本地区的影响力日益加强,东盟推出“动态平衡”理念巩固地区合作的中心地位,并公开宣称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呼吁中美和谐共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