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箴言
老师和学生,应该像一家人一样,彼此相亲相爱。
同事评价
以前学校没有多媒体,讲课就是靠粉笔和书本,王老师二十七年如一日的精神,让我们敬佩。在工作和生活的小事上,王老师体现出了她平凡中的伟大。
——大格勒乡中学英语教师陈海萍
7月初,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在巍巍昆仑山脚下,青海省格尔木市大格勒乡中学,书香弥漫,朗朗的读书声清脆而悠扬。
和每天一样,王烈莲老师早早地来到了学校,打扫完教室的卫生,静静地等待学生们的到来。这时,操场上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正在奔跑嬉闹,看到王烈莲老师,孩子们高兴地和她打着招呼。“虽然我们这里的环境比不上城里的学校,可是我们学校却能让人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和自在。在这里,老师和学生像一家人一样,彼此相亲相爱。”王烈莲向记者说道。
坚守沙海廿七年
大格勒乡中学距离格尔木市区90多公里,坐落于沙漠之中。无论是教学环境、教学设备还是师资力量都和市区的学校有一定的差距。1986年,王烈莲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被分配到大格勒乡中学。
残破的土坯教室、破落的桌椅、寥寥无几的教学实验设备是这个学校的全部家当。雨过积水,风吹留沙,满眼尽是土黄色。看到这些情景,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藏族女教师并没有被吓倒,相反地,瘦弱腼腆的她用自己满腔的热情开始了漫长的农村教育工作。27年来,她没有请过一天假,没有迟到过一次,即使有病也坚持上班,年年都得到学校的全勤奖。
任教以来,王烈莲始终从事复式班教学工作,除了教语文、数学外,还要教副科,最多时要承担三组复式的教学,正常的休息时间可谓少之又少。王烈莲见证了乡村学校的历史变迁,也用无私大爱培育出了许许多多的人才。如今,并不年轻的她依然奋斗在教书育人的一线,用五彩的梦想编织着孩子们美丽的人生。
关爱学生胜过关爱家人
大格勒乡中学是一所西部地区的特殊学校,除了有中学,还有小学和学前班。
“高年级的教师早上是7点半上班,学前班的教师都是9点上班。王老师是学前班的班主任,我来学校上班6年多了,她一直都是7点半准时上班,虽然她带的是学前班,可是她总是严格要求自己,每天都坚持和我们一样的时间上班,早早地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以前冬天,我们学校没有暖气,她在孩子们没来之前,就把炉子烧得旺旺的,让孩子们一进教室就暖暖的,她对孩子们的关怀真的是无微不至,许多点滴小事让我们大家深受感动,我们也把王老师当成学习的榜样。”大格勒乡中学的物理老师张锴告诉记者。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王烈莲刚参加工作时,学校办学条件很差,校舍简陋,室内阴暗潮湿,冬天许多孩子手脚都冻坏了,王烈莲的双手也冻得裂开了口子,看着孩子们的小手冻得红肿,她打心眼里心疼。为了让孩子们减少疼痛,她每天早早到教室里点燃炉子,在孩子们到教室之前,就烧好一大壶开水,给孩子们洗手。上课的时候,看到孩子们的手冻得连笔都拿不好,她就会让孩子们到炉子边烤烤火……类似的小事不计其数,虽然王烈莲没有多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平凡的她,却用自己善良朴实的心默默地感动、感染着许多人。
这几年,大格勒乡村民依靠种植枸杞富裕了起来,但是王烈莲家中仅有9亩薄田,种植枸杞收入并不多。大多数时候,王烈莲都是一心扑在工作上,为了支持她的工作,丈夫和孩子没有什么怨言,主动承担起地里的农活。看着丈夫和孩子对自己的关心和支持,王烈莲心里很是愧疚,虽然自己平时休息的时间很短,可她还是尽量抽出时间给家里人做点好吃的,闲了尽量到地里帮帮忙。生活不富裕,可一家人还是过得十分温馨。
还记得第一次去大格勒乡中学采访的情景——当记者到学校门口打听王老师时,恰巧一个学生正在那儿玩耍,记者只询问“王老师”是否来了,那个学生立刻就问:“你是不是找王烈莲老师啊?”记者问学生怎么知道的?学生说:“因为在学校里,王烈莲老师和大家都很亲近,所以一提起王老师,第一个就会想到她。”
见到王烈莲的第一印象便是瘦弱。但身着运动服的她,眼神流露出的坚毅让人难以忘怀。
记者跟随王烈莲来到教师公寓,很多老师正聚集在一起聊天。谈起王烈莲的工作时,大家都流露出敬佩的表情——有爱心、有创新精神是她最独特的品质。工作中,她教学能力很强,认真负责,精通业务,教学成绩也很突出。作为一名女教师,她在这么艰苦的地区,长期从教,有时候不得不牺牲个人和家庭,真的很不容易。
王烈莲所带班级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在这个只有500多户的乡村里,她已经带过了千余名学生。许多学生的家长还和王烈莲成了好朋友,大家都深深地被这个藏族女教师的认真负责而感动。
多年的兢兢业业,王烈莲为了学生付出了很多心血。因为休息的时间少,每天课时长,经常和粉笔“打交道”,王烈莲患上了高血压和慢性咽炎,现在上课时间长了,她还会头晕,可她还是坚持着。
努力让学生飞得更高
多年的教师生涯,王烈莲老师在教学方面所获得的表彰和奖励不胜枚举。在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上,她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形成了一定的风格和特色,得到了上级和同行的公认。
如今的大格勒乡中学飞速发展着,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的硬件设施更加齐全了,不再是以前荒凉的模样了,可王烈莲还是像以前一样,怀着炙热的心,忙碌在黑板之前。
岁月的痕迹像刀子一样刻在了她纯朴的脸上,但岁月的流逝却没有带走她火一般的热情。
王烈莲告诉记者:要想在学生管理、学生教育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绩,让学生飞得更高更远,作为乡村教师的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报记者 刘 鹏 本报通讯员 李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