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24日 星期五

    洮砚的神韵

    刘志成 (鄂尔多斯) 《 光明日报 》( 2012年08月24日   16 版)

        “蓝不过春天大不过海,好不过洮河绿砚台。多少年欠下的相思债,化一股清风看你来。”(甘肃岷县民歌花儿)

        自天而降的一场绿色大火在呼啸。

        那是颜料调不出来的色彩。那是无法勾勒的柔曼而丰满的线条。56朵夺人眼目的大红牡丹在绿色的火海中恣意开放。红艳艳的色彩闹闹嚷嚷,大花嘈嘈,小花切切,花的家族里撩拨着一股热烈而和谐的大美。56朵牡丹组成了一朵夸张的巨花,摇曳在白云下,灿烂在阳光中。

        花丛边,一耳戴三环,穿着旗袍的满族少女和她的情郎正在窃窃私语;头戴罟罟冠,手拿牧羊鞭的蒙古族少女手指轻绕鞭梢,依偎在腰挂蒙古刀的巴特尔(英雄的意思)怀里;带着白色礼拜帽的回族男子与黑色盖头披肩、只露出双眼的恋人在向真主阿拉祈祷;肩挎着绣有美丽图案的挂包,足穿绣花鞋的白族少女与头缠蓝色包头巾的男子在对歌;红头绳扎的头鬓高高盘在头上的畲族少女,身着凤凰装,跟在情郎的身后,周身悬挂的银器叮当、叮当,撒下了一路的天籁之音……56个民族,112个身着各民族服装的青年男女,在那朵由56朵大红牡丹组成的夸张的巨花边,搭起了一个世界,搭起了一个生命的舞台……

        这是我眼前的一方硕大洮砚上雕刻的精美绝伦的图案。在甘肃岷县的一家洮砚商店里,我看见这方砚名叫《中华大团圆》的巨砚时,惊意骤起,脑海里立刻响起了那首歌:“56个民族56朵花,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我抚摸着一方方石色碧绿、质坚而细、晶莹如玉的美砚陶醉了。这些天使,从甘肃南部洮河中游与岷县、临潭县交界的卓尼县喇嘛崖一带的峡谷中走出来,正静静地浮散着墨香,接纳着我虔诚的仰望。我替这些洮河绿石砚感到幸福。

        幸福是因母亲洮河水的乳汁滋养吗?因它们是青藏高原与秦岭山脉相碰撞而产生的爱情结晶吗?是因身边曾助秦始皇一统天下的狼渡滩草原的呵护吗?是因近邻以险以巍峨而名的腊子口一往情深的暗恋吗?是因拥有1300多年的悠久生产历史吗?是因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齐名,共称为中国三大石质名砚吗?是因唐代柳宗元的“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端、歙、临洮”吗?

        把玩这些雅丽珍奇的砚中奇葩,洮砚的神韵开始在我心里澎湃。澎湃来自苏轼那“洗之砺,发金铁,琢而泓,坚密泽”的吟唱;黄庭坚那“久闻岷石鸭头绿,可磨桂溪龙文刀”的情结;那肤理缜润,色泽雅丽的端庄淑雅;那砚形繁多,砚式厚重的古朴典雅;那雕刻精细的工艺……

        历史在洮砚上奔跑。陇西、巩昌、狄道、临洮、岷州、会川、洮州等一个个洮石曾留下时光之痕的地方,在传承着一种什么样的凝重?在4亿万年至3.5亿万年前的古生代泥盆纪,洮石踏下的岁月之迹,在记录着一种什么样的沧桑?海拔2939米的居第,高寒缺氧的境遇,在倾诉着一种什么样的痛意?翠绿、赤紫、暗红、黑等10多种色泽雅丽的外衣,绿中含有变化万端的云霞风漪的鸭头绿、深绿中藏有深色“湔墨点”的鹦鹉绿、绿中撒有朱砂点的柳叶青、艳如红玫瑰的鸊鹈血等莹润如玉的品种,又在倾诉着一种什么样的传奇?

        石之美决定了砚之奇。发墨快、研墨细、不伤笔毫的洮砚,滋润滑腻、呵之出水的洮砚,倾墨而酷暑不干、历寒不冰、储墨久而味不腐的洮砚,涩不留笔滑不拒笔、下墨既快又省的洮砚,扣之有清越铿亮之声、着水磨墨不闻磨声的洮砚,被米芾、陆游、范成大、文天祥、元好问等一个个历史巨人赞誉过的洮砚,在日本昭和14年《书苑》封面上刊过倩影的洮砚——我在屏住呼吸,阅读着你,剖析着你,唯恐丧失了在中国洮砚之乡大饱眼福的良辰吉时。

        当下,虽然墨香的光亮渐渐被圆珠笔包围了,更有被互联网遮蔽的危险,但洮砚依旧是生命中的血,连接着一个儒雅的世界。

        中国文化的精髓藏在哪里?至少,有一小部分藏在洮河绿石砚的纹路里。

        (作者为《西部散文家》杂志执行主编)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