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24日 星期五

    中原好耕田

    中原好耕田

    刘先琴 《 光明日报 》( 2012年08月24日   12 版)
    河南省博物馆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照片
    豫剧《红菊》剧照
    豫剧《五女拜寿》剧照

        河南洛阳邙岭之上,有一农民数十年坚持传统耕作。他的责任田里,从不使用化肥农药,甚至对付旱涝,他也有自己摸索出的一套方法,从不用机器浇灌。别人田里随行就市,啥赚钱种啥,上啥药省事、长得快就上啥,菽麦瓜菜,稍稍打理就发疯抽枝结果。他早出晚归,收获年年均衡,但从不改变,被当地人称作“倔头”。这些年,关于生态生命最基本也最终极的种种问题,终于来到地球人面前,于是,这位农民成了名人,农业、水利、环保、种子各行业纷纷前来,从各自专业总结耕作法、施肥法、保持法等等,媒体更是深访细谈。面对这些,农民茫然、淡然:“种地不是就该这样吗?”

        夏止秋至,眼下土地又要奉献新一轮的果实,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也如期举办,主办方发现,这些年河南文学豫军突起,成绩斐然,五年来出版的长篇小说、纪实文学及诗歌、散文、杂文书籍计1000余部。作为中原作家群创作实力的一种证明,河南作家在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的评奖上,历届都有令人欣慰的收获,表明中原作家群确实是中国文坛一支实力雄厚、阵容整齐的创作队伍,文学豫军已是全国文坛的重要品牌。

        不由的,我就想起那位和文学豫军在同一块土地上耕作的农民兄弟。河南作家张罗展示自己文学书页时,他也该掰玉米晒谷子了吧。和他一样,被中原这方水土滋养着的河南作家,年复一年,不急不躁,老老实实伺弄着一个个方块字,把他们设计成各种文字的方阵,长的、短的、薄的、厚的,阵势形状不同。共同的是,河南作家都在用心灵表达,和邙岭上的农民兄弟一样,种的是真地,打的是真粮。

        “人和植物一样,根都在土里。人与土地、与世代相传根深蒂固的意识无法割裂,我一直在探寻土壤和植物的关系。”刚刚出版长篇小说《生命册》,与《羊的门》《城的灯》一起,被称为生命三部曲的作者、河南省作家协会主席李佩甫这样说的背后,是他为这三部作品耗费的20年心血。其间,文坛政坛对于当年风华正茂的青年才俊,曾经有太多的诱惑,但他始终埋头创作不饰张扬,多次拒绝到大城市、到领导岗位的机会,说自己是个外省作家、“土著作家”,就是写平原,写土地,写人与土地的对话,写植物与土壤的关系。因此,跟乡土作家不一样的是,他除了擅长讲故事,更擅长的是剖析当代农民的精神,通过他们的成长过程,反映了中原文化的独特生存环境。他对中原民性、民心,尤其是底层往上爬的天才和野心家,“吃”得最透,由此挖掘表现中原的文化底蕴,揭示中原文化生态力透纸背。

        与此同时,二月河埋头15年,写下三部13卷系列长篇小说。李洱为写《花腔》,在对一个长时段的历史的追寻上下了很大功夫。70多岁的作家张一弓,退休后像年轻人一样,凝聚所有的时间精力写作,创作了长篇小说《远去的驿站》《阅读姨父》等佳作。田中禾退休以后,用十年的时间静心、凝心完成了两部长篇小说《父亲和她们》《十七岁》。文学评论家孙荪,用几十年的时间跟踪研究李凖,十多年来数易其稿,最终完成了《风中之树——李凖评传》,把对评论的写作当作生命中的一件大事。

        “对我来说,诚实写作是第一位的。”正是这种写作态度,使青年女作家乔叶佳作不断。《最慢的是活着》获矛盾文学奖,是她由散文转型小说的成功标志。与她同时的五位河南女作家,被称为中原“五牡丹”。这些漂亮智慧的女性,并没有因柔弱放弃勤奋。评论家说,五位河南女作家的创作,如果要找出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她们超越性别的韧性写作,使自己的创作具有更加广泛的意义和价值。何向阳的文学评论和文化随笔在女性细腻、温暖的笔调下流散出深厚的悲悯情怀。邵丽小说描写“官场”,是对男性作家题材专利的挑战。戴来的小说在中原,是一个异数,她用冷静的笔调、理智的态度写当下生活。女作家认真踏实的写作,为文学豫军增加了一道绮丽优美的风景。

        20篇散文随笔,由著名评论家彭学明作序、国画家张文江配图、书法家王鸣毛笔小楷誊写、仿宣纸印刷——这样美不胜收的艺术汇集,竟然出自河南省文联书记吴长忠之手。繁忙的公务中,他怎样发现感悟出生活中的大美,又怎样抽出时间一字一句记下,不得而知,只有读者的赞叹让我们记住艺术的永恒。

        正是河南作家这种扎实沉稳的大气象,成就了以往的成绩,也为以后大作品的问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字由手生,文从心生,收获的季节里,河南作家晾晒着各自的粮食,安然踏实。  (作者为本报高级记者、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