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快速发展不能以环境破坏为代价。总结当前我国的生态保护现状,可以用“林在绿,水在清,生活在低碳”来形容。
林在绿:既重数量又重效果
树木多了,风沙少了,空气清新了,农民致富了!这是北京山区最近10年发生的大变化,也是首都蓝天天数越来越多的保障。据监测,目前北京市山区林木绿化率达到71.35%,森林覆盖率达到51.75%,分别比2000年增加14和10个百分点。2010年北京市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累计达到286天,占全年的78.4%。
山西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自2000年启动以来,共完成治理任务1496.78万亩,占国家下达总任务1527.13万亩的98.01%。12年的强力推进,项目区不仅植被大幅度增加,风沙危害明显减弱,土地沙化得到基本控制,而且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在内蒙古,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都取得了“整体恶化趋势趋缓,局部地区明显改善”的良好效果,为维护祖国北方生态安全、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据2008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显示,内蒙古森林面积和蓄积实现持续“双增长”。据2009年全国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内蒙古荒漠化土地比第三次监测结果减少700万亩,沙化土地减少188万亩,实现持续“双减少”。
很多省区并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就。2012年初,海南省提出了“绿化宝岛”的计划。与以往提出的绿化计划不同,这一次绿化计划中,尊重天然生态系统、恢复天然林,被摆在了最显著的位置。按照《海南省“绿化宝岛”行动工程建设总体规划》,至2015年,全省规划造林绿化总任务150万亩,全省森林面积达到320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62%以上。
水在清:一把手纷纷当“河长”
2007年5月28日,由于无锡段太湖蓝藻大面积爆发,南靠太湖的无锡水源水质恶化,导致了“太湖水危机”事件。
此后,社会都开始关心太湖的污染治理进展情况。面对巨大“压力”,一场声势浩大的治理太湖保护水源“6699”行动,迅即在无锡城乡进行。
太湖污染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记者从无锡市环保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总体稳定,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无锡市充分利用水、陆、空、天“四位一体”的定时、在线、快速、全天候的监测体系,对太湖无锡水域全面开展水华预警监测,并积极完善蓝藻打捞、湖泛处置机制,全力确保太湖连续第5年实现安全度夏。
在所有治水行动中,有一个方法非常引人注目,这个方法叫“河长制”。如今,已经在全国各地迅速推广。
河长制,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无锡有1284条河流,就有1284个“河长”。“河长”们一上岗,就在认真调研基础上,制定出 “一河一策”的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2009年初,湖北省黄冈市市委书记、市长等全市党政主要领导,被赋予新的“官衔”——河流“河长”、湖泊“湖长”、水库“库长”,他们与全市河流、湖泊、水库所在地的政府官员一起,共同负责重点水域的水污染防治和环境综合治理。为治理滇池,2008年3月27日,滇池流域主要入湖河道正式明确实行“河(段)长负责制”,由昆明市级四套班子官员担任“河长”,河道流经区域的党政主要官员担任“河(段)长”,对辖区水质目标和截污目标负总责。武汉市区内的38个湖泊,每个湖泊都有了一个“湖长”。各区区长为本辖区内湖泊的“总湖长”,对辖区内湖泊保护管理负总责;每个湖泊明确一位区级领导为湖长。
低碳:工作出行新时尚
2012年1月1日,北京地铁8号线二期北段、15号线一期东段、9号线南段,以及房山线大葆台至郭公庄区间等三条新线,都实现开通试运营。北京市轨道交通全路网线路达到15条,运营里程从336公里增至372公里,车站达到217座,日均客流突破700万人次。纽约、伦敦等国际化大都市地铁运营里程与北京相近,北京用40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百年地铁历程。
以前李先生开车上班,现在每天都坐地铁和公交上下班。“过去,由于地铁线路少,确实不是太方便,想要低碳,却不容易实现。现在,北京的地铁线路多了,在一些换乘点上虽然还是很拥挤,但出行的便利度已经大大提高。既然如此,为什么不选择地铁和公交呢?”
据记者了解,全国各城市地铁修建的速度这几年大大加快,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成都、南京、长沙、杭州、沈阳、昆明、武汉、长春、西安都在增加地铁的建设规模。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十一五”时期,交通运输业成就卓著,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高铁投入运营里程达8358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高居世界第一。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汪女士从杭州去苏州探望她的朋友,买张高铁票,1小时之后,两人就见上面了。汪女士很感慨:“高铁不仅仅提升了速度,更重要的是提升了生活的品质,低碳在生活细节上得到了体现。比如,高铁上的服务,就让人很温暖和惬意。”本报记者 冯永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