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中央文明委的指导下,在省委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坚持用组织化推动志愿服务实现“三个转变”,坚持用典型和品牌培育志愿服务文化自觉,推动“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
一、坚持用组织化推动志愿服务实现“三个转变”:
成立志愿者协会,推动志愿服务社会化。2011年11月,成立吉林省志愿者协会,552个单位加入。全省9个市(州)和长白山开发区、60个县(市、区)成立了志愿者协会或联合会,作为省志愿者协会分会,实现了全省志愿者协会组织化、网络化和全覆盖。目前全省注册志愿者已达204.7万人。
形成“四个依托”,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发挥各级党组织、文明单位、居委会、村委会等组织作用,建立以党员志愿服务队、文明单位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村屯志愿服务队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伍。目前,全省党员志愿服务队12600多支,党员志愿者34万余人。
建立保障机制,推动志愿服务长效发展。积极动员鼓励企事业单位资助志愿服务,目前,全省已有近300家文明单位达成意向资金近2000万元,形成多渠道、社会化的筹资机制。
二、坚持用典型和品牌培育全社会志愿服务文化自觉:
营造有利于志愿服务的社会氛围,以文育人。我们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作用,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的经验和志愿者的感人事迹。围绕迎接党的十八大、贯彻落实省十次党代会精神,在建设美好吉林的实践中,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活动,使志愿服务过程成为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文化情趣的过程。
发挥志愿服务典型示范作用,以文化人。在“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中,我省涌现出了一些重大典型。民营企业家李万升每年拿出10%的利润用于志愿服务,为300名社区贫困老人缴纳医疗保险,并创办“万升百乐之家”收养孤寡老人。赵希海老人志愿植树27载,培育100多万株珍贵树苗献给国家。全国道德模范朱玉林创办私立孤儿院,抚育了省内437名孤儿。今年,我们专门召开全省志愿服务表彰大会,树立了十大优秀志愿者标兵和十大优秀志愿服务组织标兵,表彰了789名优秀志愿者和229个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着力倡导和弘扬了志愿服务精神。
弘扬志愿服务品牌形象,引领风尚。近年来,我们坚持走品牌化特色发展道路,坚持“立足基层、见诸日常、细致入微、持续发展”,探索形成了品牌化运作、社会化融入、项目化推进的工作模式,紧紧围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在吉林大地奏响了“弘扬雷锋精神――吉林志愿者在行动”社会旋律,形成了“五老十大员志愿服务”、“巾帼志愿服务”、“军(警)民共建志愿服务”等有影响的志愿服务品牌。
这次中央文明委会议在我省召开,是对我省工作的肯定,也为我们向兄弟省(区、市)学习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我们一定认真学习贯彻刘淇主任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借鉴兄弟省(区、市)的先进经验,把开展志愿服务作为学雷锋活动机制化、常态化的重要抓手,打造成我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