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20日 星期一

    本报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研讨会

    专家聚焦基层大讲堂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

    《 光明日报 》( 2012年08月20日   03 版)

        本报满洲里8月19日电(记者高平、陈旭)“用党的理论武装、教育、动员基层干部群众是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灵魂工程,也是新时期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由光明日报社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基层大讲堂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研讨会今天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满洲里市召开,与会的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讲师团负责人达成了如上共识。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不断探索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式和手段,在自治区各个社会层面建设基层大讲堂,建立起了自治区、盟市、旗县、乡(苏木)、社区、行政村(嘎查)五级讲堂网络,有效地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先进科学的生产生活知识传播到了基层干部群众之中(见本报去年12月22日头版头条和今年8月16日14版《光明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太平介绍了内蒙古基层大讲堂建设的做法和经验。他说,在自治区党委领导下,内蒙古基层大讲堂已经成为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的新载体,以服务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为目标的一种理论宣传的新平台,在内蒙古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中彰显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副主任林培雄、中央党校研究室主任冯秋婷、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北师大党委副书记王炳林、北京市委讲师团团长崔耀中、满洲里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春鹏等在研讨会上作了发言,就如何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讨。专家们认为,内蒙古建设基层大讲堂,是新时期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变革和创新,越来越成为宣传和组织干部群众的重要途径,成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形式,成为服务人民群众的实现手段,成为加强文化建设的支撑平台,成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工程,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抓手。

        本报总编辑何东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说,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来通过建设“不留空白、不留死角”的基层大讲堂,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送到了千家万户,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认可和广泛参与,真正做到了“入耳入心入脑”,极大地激发了基层干部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气神”。实地参观考察和今天的理论研讨表明,内蒙古基层大讲堂建设是扎实有效的,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在新形势下的一项创新,实现了党的理论宣讲从“下基层”向“驻基层”、“个人宣讲”向“团队宣讲”、“我讲你听”向“按需所讲”、“要我听”向“我要听”、“讲授为主”向“综合指导服务为主”、“时段性宣讲”向“常态化宣讲”的六个转变。基层大讲堂的创新实践,对全国许多地方具有普遍的参考意义。

        会议由本报记者部主任张碧涌主持,理论部主任李向军等出席。(研讨会发言内容摘要择日刊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