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古对玉情有独钟,玉石文化绵延8000年经久不衰。玉在墨西哥同样有着非常尊贵的地位,是墨西哥人社会地位与身份的象征。那么,中国与墨西哥玉文化有哪些相似之处?有哪些不同?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
由故宫博物院与墨西哥国家人类学与历史局共同举办的“山川菁英——中国与墨西哥古代玉石文明展”,8月16日起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正式对公众开放。该展览首次全方位展示了中墨两国玉文化的历史,从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彰显了玉在中国文明和中美洲文明中所扮演的角色。
日前,记者走进午门展厅,去探寻中墨玉文化之间那些古老的秘密。
惊人的相似
记者注意到,展品中,奥尔加梅文化的翡翠神像纹斧与中国龙山文化的玉兽面纹圭在外形上十分相似,是不是中墨玉文化有传承关系?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徐琳否定了记者的猜测。据她介绍,墨西哥玉文化形成时期相当于中国的商代晚期。但有迹象表明,在对世界的认知上,两地文化之间在很多方面都有相通之处,两地先民可能早在远古时代就进行过交流,以墨西哥考古遗址中发现玉圭上所刻的甲骨文为证,中国商代遗民曾到过墨西哥,对当地的奥尔梅加文化产生过影响。
中墨两国玉文化的相似之处还体现在丧葬用玉及装饰用玉的功能上。墨西哥国家人类学与历史局专家米盖尔指着展柜里一颗不太起眼的绿色石珠介绍,绿石珠在墨西哥是死者最常用的陪葬物品之一,它常常放于被葬者口中,这一点与中国汉代在死者口中放置玉琀蝉的作用一致,被认为能帮助逝者通往另一个生命。同样,奥尔梅加文化最早出现丧葬用面具,面具的眼睛和嘴巴留有空隙以便呼吸,其作用与中国西周时期开始出现的玉覆面相似。
权势的象征
徐琳介绍,玉器的礼仪功能是玉文化成熟的标志。在中墨两国的古老文明中,礼仪用玉是两地玉文化的核心,也是两地玉文化中最相似的部分。玉作为通神或者祭祀祖先的重要载体,在两个文明中的各种礼仪场合广泛使用。
中国早在距今8000年前的红山文化时期就已形成对玉的崇拜,它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那时的人,地位越高陪葬品中玉器就越多,至王级则只陪葬玉器,即所谓“唯玉为葬”。展厅里有一件红山时期的玉人兽神像。它由一人和一兽复合而成,上人下兽,其构图复杂性前所未有。据说它是目前所见红山文化中等级最高的玉器。类似的墨西哥展品也有一件人像——墨西加文化的绿石二重人像。它左半边为裸脸,右半边则是雨神特拉洛克的形象。中美洲文化中的人神合一、墨西加人思想和哲学的二重性在这件小巧的玉雕中彰显无遗。
另外,在装饰功能方面,中墨两国都是高等级贵族通过佩戴玉,显示其等级身份以及与普通民众不一样的权力,是一种礼仪及等级制度的表现。
中墨玉文化的首次碰撞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3万余件玉石器,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跨越八千年的中国玉器史长河,无一中断。作为中国乃至世界唯一完整收藏所有时代玉器的博物馆,故宫为本次展览遴选了100件(套)各时期的代表性玉器。墨方则在墨西哥国家人类学与历史局的努力下,从全国多个博物馆中遴选出100件(套)玉石文物展品,涵盖中美洲著名的奥尔梅加文化、玛雅文化及墨西加文化等不同文化,贯穿了墨西哥三千多年的历史文化。
此次展览,是世界上两个最古老的玉文化之间的第一次碰撞,无论对于墨方还是中方,都堪称对自己玉器文化的首次概览,其中有些展品更是第一次与观众见面。一件件巧夺天工的精美器物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感知远古与远方的神秘文明。
徐琳介绍,玉文化中的“玉”在两国是有一定差异的。墨西哥的玉更多的是对各种绿色石头的指称,其种类多达20余种,最重要的是翡翠、辉石。玉石价值高昂而且原材料稀少,它们被最大限度地用于礼仪和丧葬中,而日常及陈设中罕见。墨方展品中唯一的日常陈设的玉石器,是一件四足容器。而在中国,日常及陈设用玉在先秦以前就已出现,到明清时期已经成为宫廷生活中主要的陈设用器。
另外,由于墨西哥的古代文化在公元1521年被西班牙殖民者灭亡时,还没有出现金属工具,所以他们的玉器打磨工艺较之中国相当简陋。这就造成了玉石器的线条较为粗糙,真正精工细琢的玉器并不多。
据悉,本次展览为期近三个月,将于11月11日结束。展览不单独售票,凭故宫门票入院后可免费参观。
■链接
环太平洋三大玉文化板块
考察世界范围内的古人类文化,使用玉石器并创造了各自玉石器文化的地区和族群主要有:东亚的华人、中美洲地区的古印第安人以及新西兰一带的毛利人,形成了著名的环太平洋三大玉文化板块。
在这三个玉文化板块中,按玉器出现的时代顺序排列,最早的是东亚玉文化圈(约公元前6200年至今),其次是中美洲玉文化圈(约公元前1800年至公元1521年),最后是毛利人居住的纽澳一带和南太平洋岛屿的南太平洋玉文化圈(约公元1200年至今)。
本报记者 李 韵 本报通讯员 龙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