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来到天津港煤码头公司作业现场,孔祥瑞正带着伙伴们检查设备。他兴冲冲地说:“‘七一’之前,我们队实现了命名以来装船量1亿吨的历史性突破!这是我们用知识驾驭设备、用技术改进设备,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才实现的……”
作为人们熟知的全国劳动模范,在天津港生产一线奋斗了40年的孔祥瑞,以岗位为课堂,勤奋学习,矢志创新,从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港口工人成长为一名“蓝领专家”。他组织实施了220多项技术创新项目,获得10项国家专利,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超亿元。
门机设备是保障港口生产、提高装卸效率的关键环节。改革开放后,天津港的货物吞吐量飞速增长,那时设备跟不上,压船是常事,刚当上值班队长的孔祥瑞眼看着门机出故障自己却不会修,心里甭提多着急了。从那时起,他就开始把门机的基本性能和所有技术参数背下来,烂熟于心,每天记录设备运行状况,发现问题随时向专业维修人员讨教。就这样,几年下来,他成了能操作、会维修顶呱呱的多面手。
2001年,天津港冲击亿吨大港时,孔祥瑞带领的操作队承担装卸2500万吨货物的任务。设备还是这些设备,人还是这些人,可任务量却增加了近30%!怎么办?通过细心的观察,孔祥瑞发现抓斗放料时,起升动作间有短暂的停滞。用秒表一掐,16秒左右。“如果把这个作业空当利用起来,不就能提高效率嘛?”于是孔祥瑞组织技术骨干集体攻关,把抓斗起升、闭合控制点合二为一,用一个指令同时完成两个动作,成功挤出了15.8秒。这样,每台门机平均每天多装卸480吨,全年完成装卸任务2717万吨,大大超过预定指标。后来,这个操作法被天津市总工会命名为“孔祥瑞”操作法。
今年5月,天津港成立了孔祥瑞劳模创新工作室,由孔祥瑞等劳动模范领衔承担技术改造任务,负责技术难题攻关,培养后备技术力量,推动职工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目前,他们已确定年度培训计划19项、技改技革项目29项,其中《取料机网筛的清理装置》技术创新项目已改造完毕推广使用,并申报了国家专利。
作为党支部书记、队长,孔祥瑞注重每个员工的发展和成长,无论工作多忙,他都要抽时间与班组长及一线员工交流思想,并利用业余时间家访,走访每一个家庭,温暖每一名员工,使队里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优秀的团队。”在孔祥瑞的带领下,孔祥瑞操作队先后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人先锋号”、天津市“五个好企业党组织”等市部级以上荣誉16项,维修班QC小组连续三年获得“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队内涌现出市、部级劳模2人,多名同志成为全国和天津市技术能手。本报记者 陈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