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17日 星期五

    承载徽人文化情怀的庄严巨制

    —专家、同行眼中的大型原创舞剧《徽班》

    《 光明日报 》( 2012年08月17日   07 版)

    本期主题

     

        2011年8月,大型原创舞剧《徽班》在安徽合肥首演,它以精巧的剧情结构,精彩的艺术演绎和精美的舞台效果,博得高度认可和广泛好评。一年来,舞剧《徽班》先后应北京市、文化部和广电总局之邀,两次在国家大剧院公演,并顺利入选2010-2011国家舞台精品工程。本月下旬,已经演出70余场、票房收入超过300万元的《徽班》,作为文化部“讴歌伟大时代,艺术奉献人民”——2012年全国优秀剧目展演内容之一,将第三次出现在首都舞台上。

     

        《徽班》,是安徽演艺集团旗下安徽歌舞剧院改制后推出的一台全新、原创剧目。该剧通过一个徽剧戏班子在辛亥革命前后的起落沉浮,身处社会底层的民间艺人的乱世不幸,以及他们面对强权与恶势力的抗争,展示了艺人们的风骨与操守。全剧以“武生”、“花脸”、“徽女”和“师爷”等艺术形象,浓缩了“徽班”几百年的舞台记忆。

     

        日前,本报与安徽歌舞剧院联合组织有关专家和艺术界人士,就《徽班》一剧的艺术价值进行了研讨。(本报记者李陈续)

     

    《徽班》是一出非同凡响的舞剧

     

        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冯双白

     

        《徽班》有非常独特的个性,非常吸引人,让人很关注到底会发生什么故事?到底会怎样发展?舞剧将背景放在一个动荡的时代,表现一群小人物的命运不可阻挡地被捉弄和摆布,有种恍若隔世去挖掘一个宝藏的感觉。导演也正是将人物情感作为落脚点,把小人物的爱恨情仇,放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中,去分析、触摸它。我觉得这个想法是非常好的,是舞剧应该做的。主角武生是一个小人物,他在舞台上是个不得了的盖世英雄,在现实生活当中,却卑躬屈膝,到处碰壁,是一个矛盾体。这个情感设计,甚至在一瞬间,联想到历史上也有很多这样的人,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变动,那种无可奈何,那种彷徨无措。因此这个题材的选择,不仅是“徽班”的,同时也属于很多不同的社会阶段。

     

        从具体的舞蹈创作和编排来说,编导们从情感出发,找到了非常适合的动作语言。特别是武生和徽女,人物形象非常醒目。我看到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舞剧,角色非常清晰。如武生这个角色,很有独特性。他的动作设计界限分明,加上演员精湛的再创造,使得这个角色活灵活现地立在了舞台上,真是让人赞叹。导演还运用了很多心理结构的方法,使时空的运用高度自由,更加诗意、准确。这并不是简单地依靠灯光切换,而是整体表现更加流畅,衔接更加美妙。比如,“灯笼舞”这一段,群舞和独舞之间相互的关系,大横排以及交错变换带来的空间的切割,都很有意思。因为运用了这样一个时空自由转换的、非常规的戏剧空间处理,所以能够给观众带来与众不同的新意。

     

        著名舞蹈家、上海歌舞团原团长 舒 巧

     

        《徽班》是一部从心出发的舞剧,它的动作编排感觉特别的好,很敏锐。依靠舞蹈自身的方式塑造了鲜明的人物性格,将人物情感和肢体语言慢慢糅在了一起。特别是舞剧中双人舞的段落,其变化和技术都是从人物内心出发,让观众一看就能融入到其中。我认为舞剧的细节非常重要,细节处能显出人物的特色,让故事变得真实,贴近观众的内心,引起共鸣。这部戏的编导是非常善于处理细节的,能把细节做得非常丰富。尤其是舞蹈动作的层次将人物心理的变化层层推进,让观众看了非常入戏。例如女主人公女扮男装和武生在后台的双人舞,很真实很自然。另外,我注意到了编导对舞台道具的灵活运用,如第一场从演戏、看戏到后台,同样的木箱子,通过编排调度一会儿是桌子,一会儿是屏风,一会儿又是箱子,转换得非常自然,用得特别聪明。这样的道具运用使得舞剧在推进故事情节的时候更加丰富多彩。

     

        著名舞蹈理论家、北京舞蹈学院原院长 吕艺生

     

        对舞剧而言,选题非常重要,由安徽来做《徽班》,做徽戏,这个选材非常准确。导演王舸很擅长艺术性表现,他把这样的艺术要求,传达给演员,使得演员在刻画人物上,有了生动且扎实的表现力。他的作品也富有情节性、戏剧性,从《中国妈妈》、《汉宫秋月》到舞剧《骑楼晚风》都是非常具有戏剧性的作品。《徽班》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然后有了一种新的结合,在这一点上是首先应该肯定的。其次,我非常喜欢舞剧里男性双人舞的编排,这两个兄弟的那一段双人舞,一块儿拜关公,一块儿拿刀,表达他们的情谊,让人看得也和他们一样充满了情和热。此外运用群舞和独舞之间的穿插等编排形式,演员也成了流动的舞美,帮助和推动了整个剧情的表述和发展,这是王舸常用的手法,但在这个舞剧当中又有了一些新的运用和新的发展。

     

        著名舞蹈家、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主任 刘 敏

     

        看完《徽班》以后,我觉得眼前一亮,这部舞剧是真正在用舞蹈说话,用肢体语言讲述了一个充满情感的故事。两位年轻演员的演出让我看起来仿佛就是在跳他们自己,游刃有余,让人动容。从这里可以看出导演的用心良苦。而究其根本,我认为导演赋予他们的一招一式都是在塑造一个个人物,不是有意在炫技。不是我要抬腿,我要旋转等等,而是完全由人物的内心出发去寻找肢体语汇。看完这个舞剧,几位主要人物的形象一直留在了我心里。四个人的个性非常鲜明,入戏真实感人。整个舞剧“抒情”与“叙事”共进,让我感觉自己和他们一起经历了整个故事的起承转合。另外,集体舞的编排也很有意思,如“灯笼舞”一方面是很唯美的展示,另一方面也为推进剧情做了铺垫,还表达了人物的内心。群舞好像是作为独舞的映衬,形式漂亮且有内在意义。作为舞者,能看到这么棒的作品,我非常开心。

     

        中国舞协秘书长 罗 斌

     

        关于舞剧《徽班》,我觉得它有几个特点:第一,这出舞剧有独立的品格。这是关于艺术品位基本的诉求,是必须要有的东西。第二,舞蹈编排上有新的追求,不是简单的重复。第三,人物有故事。舞剧人物是有血有肉的,舞蹈动作既不是简单的表达情感,也不是完全功能性的推进讲述,而是将情与意融会贯通,使人物充满色彩。尤其是从小人物出发,传递了情与义的大精神。第四,舞剧本体有追求,演员表演非常精彩。尤其两个主演,在刻画人物方面诠释得丝丝入扣。武生的精彩表演超越了我的期待。

     

    《徽班》体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 陶 诚

     

        从总体水准来看,舞剧《徽班》称得上是优秀的剧目。无论是剧本、编排、表演,还是灯光、音响、舞美,都做得非常精致,和早期的舞剧作品相比,有明显的进步。早期舞剧的舞台比较追求华丽的场面,而现在的舞台表现越来越回归到内容上面了,这就是很大的进步。而且早期舞剧的编创有些偏重于炫技,而现在舞剧把技术的表现和剧情、人物结合得非常好。我觉得这些在《徽班》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舞剧编导、编剧,都是非常有才华的行家。

     

        《徽班》舞美恰如其分,灯光的使用特别好,和舞剧的整个情绪、矛盾冲突联系起来,显得非常到位。本剧让我们看到地方院团拿出来的舞剧作品同样具有国家水平。《徽班》进京演出,应该说是体现了中国舞剧创作总体水平的一个标杆。希望《徽班》精益求精,再完善、再磨合,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多演,使我们的作品经得住历史的推敲,真正成为一部经典作品。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所副所长 江 东

     

        《徽班》这部作品的创作非常扎实,它表现的是大时代中的小人物,通过小人物的喜怒哀乐能够透视那个时代。同时它又没有偏离,是把人的情感放在一个主要的位置上来讲,让观众感动。整个舞剧的调子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人戏。以往的舞剧调子都比较花哨,堆砌和附加的东西太多,并且从女性角度出发的多。因此我特别喜欢这个典型的、完全是中国的男人戏,充满了传统的情与义,耐人寻味。《徽班》这种很阳刚的情感,让人耳目一新,而且角色形象抓得比较好,一下就能让人印象深刻。最后,演员的表演让我出乎意料,在舞台上塑造的形象完全立住了,撑起了整个角色。演员的再创作让角色非常丰满。这部舞剧的确凝聚了一群用心去做“戏”的人的心血,他们用真情实意融汇于这台戏,很扎实,很到位,不飘不虚,让人感动。

     

        北京舞蹈学院研究生部主任 赵铁春

     

        《徽班》舞剧的原创故事和剧本创作非常大胆。对于一个舞剧来讲,这是一个故事性很强的剧本,内容也相对复杂。因此在舞台呈现上它会有许多危险因素存在,是很有挑战性的事。有时我们因害怕各种未知的情况发生,而把非常有锋芒的艺术观点隐藏起来。这部舞剧敢于显露这种追求,完全是一种在艺术创造上的突破和尝试。另外,从舞蹈创作方面来讲,也有亮点。舞剧里加入了很多徽班的戏曲语言,但编导能够大量运用各种舞蹈语汇去编排、去表达,最终融会贯通为我所用,达到审美上的一致。也就是说,“戏”和“舞”结合得非常好,在语言上是统一的。在编舞方面,无论是双人舞还是独舞,都能有所创新,不是简单的照搬套路,而是从角色的根里去寻找,从故事的内在去描绘,从而传达出了让人动容的情感。看《徽班》这部舞剧,是一种艺术享受。另一方面,它的突破和创新也带给了我一些新的思考,不仅是专业上的思考,其贴近人心的表演更让我有了对生活的反思。

     

        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 廖向红

     

        安徽演艺集团歌舞剧院经过12年的积淀,一直在努力地探索,探索有地域特色、能体现历史文化传承的舞剧创作。今天来看,应该说取得了成功。《徽班》的团队,特别是主创人员非常年轻,能感觉他们创作的热情和对艺术追求的投入,充满活力、充满探索精神并形成了一种创作的爆发力。舞剧的选材非常好,选择了一个能够传承民族戏剧底蕴和美学精神的题材——“徽班”,同时又在整个舞剧的结构过程中,考虑如何发挥舞蹈本体的魅力,使两者之间达到一种很好的结合。

     

        按照常规来说,舞剧要表现徽剧这样一种唱、念、做、打的戏剧样式,本来是有制约的。《徽班》突破了这种制约,真正用肢体语言、舞蹈语汇来呈现选材,具有了一种现代意味和创新意识。舞剧非常突出的是具有戏剧的张力和戏剧的审美。首先是用舞蹈这种无声的语言为主体为核心,运用综合艺术元素完成了一个清晰的叙事。其次是把人物外部的冲突和内心的纠葛通过舞蹈语汇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使得舞剧特别有张力。第三是追寻戏剧的写意美学原则,不仅具有运动感,还创造了舞台画面丰富的流动感。舞剧《徽班》打造了浑然一体、水乳交融的一个整体,希望该剧通过枝蔓的修剪和进一步的统一整合,成为更加成熟的精品,成为具有现代性和国际性的作品。

     

        中国戏曲学院教务长、中国舞美学会副会长 曹 林

     

        我对舞剧《徽班》整体印象是:戏很完整,编导、编剧、舞美、灯光、服装等都做得很精彩,非常具有市场潜力。这部戏的主题抓得很巧妙,将舞蹈语言和传统戏曲语言很好地结合起来,这也是这个时代共同创造的一个基本规律——寻找两种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特色来拓展自己的艺术语汇。《徽班》在这方面是个很成功的范例。

     

        《徽班》制作很精致,每个细节都关注到了。比如服装在材料和制作上,既要有时代感还要舞起来,下了很大功夫。比如大火之后的那段双人舞,花脸激励消沉的武生重新走向艺术生涯,背着他耍大刀,想法巧妙之极,配合音乐的戏曲锣鼓点很精彩,完全融为一体。考虑到这个戏的核心主题是关于传统戏曲,如果能更好地融合一些戏曲的元素,会成为更大的亮点。

     

        《舞蹈》杂志社社长 赵士军

     

        《徽班》确实是个高水平的舞剧,包括动人的情节、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深挖。在中国传统里,关公的刀象征着威严,象征着正义,舞剧的主题也像大刀一样顶天立地,确确实实讲到了“艺”、讲到了“诚信”。这个主题特别有冲击力。这部戏的结构方式也与一般舞剧不同,善于用肢体语言叙事,不是只注重外在的形式。

     

        《徽班》的编舞很有特点,很显功力,很多舞蹈语汇都是少见的,反映了主创团队的思想的前卫性,独具匠心。比如男女的一段双人舞能真正地把观众带进戏里面,能使人感动,沉浸在一种向往中。类似的舞段拿出来可以发展成为一个永恒的经典。

     

    《徽班》体现了年轻一代的艺术追求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教研室主任 郝维亚

     

        舞剧《徽班》完全体现了年轻一代在艺术创作上的成熟。这种成熟是一种世界观,他们不愿意去重复前人,而是自己对戏剧作品、对中国文化具有艺术上强烈的创新愿望,这种愿望在于寻找自我。所以他们有他们的语汇,不同于以前的中国舞剧。我觉得他们以后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值得关注的,只要他们思考的点和创作环境完全契合,就能出彩。

     

        《徽班》让我眼前一亮,它给中国舞剧带来了强烈的新鲜感。《徽班》这个题材绕不开创作者自身对民族音乐的理解,我看到了主创在想办法把民族音乐和西方音乐进行融合。其中有一个点融合得非常好,那就是京剧的念白和音乐融合且化出新意。当A和B融合出新的C,艺术新的角度和视野也就出来了。在音乐方面还可以有更深入的思考,探索最好的音乐表现方式。

     

        中国文化报副总编辑 赵 忱

     

        安徽演艺集团对创作班子所持的支持和宽容的态度,让他们有一个自由的创作空间,而这个年轻的班底没有辜负这种信任。从《徽班》中可以看到编剧和导演的社会责任感和生命气质。他们把关于舞蹈和人生的很多思考都放在了这个剧里。所以作为一个观众,我感觉这是一出真正像“舞剧”的舞剧,不是太过晚会化和程式化的展现,带给我心灵的感动。

     

        这个剧的气质很好,表现出了一种很高雅的人格,这是中国文化应该具备的东西,是特别可贵的中国男人的风范和某种向上的情感力量。舞剧在人物刻画上相当到位,从武生、花脸,到师爷等等,每一个角色的举手投足间你都能看到人物鲜活的情感表现。尤其是武生,在舞剧中你很少见到这样的人物塑造,不能想象演员才21岁。例如他多次重复的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在他最无奈和感觉最饱满的时候一做出来,却好像一根针扎到了你的心上。光是这个人物就已经是一个大的成功。《徽班》是近年来舞剧里面最有力量的一部,具备了进一步打造成精品的条件。

     

        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 于 平

     

        《徽班》是一部值得看的舞剧,我自己比较喜欢和认同,它不同于我们习惯看到的东西,很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是草根性。关注草根并且认同草根的价值。这恰恰是许多人慢慢淡忘又想要坚守的情怀,非常好。

     

        第二是侠义性。在旧时代,侠义实际上就是一种民间正义。你越是体现这种民间正义和民心尊严,老百姓越是容易感动。

     

        第三是超越性。超越性实际上就是不管你做什么,一定要超越现在,不能拿现成的东西就事论事。超越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内容的和形式的。

     

        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 左 青

     

        舞剧《徽班》无论是结构方式还是编排方式都非常新颖。在群舞的编排上,不只是简单而常规的情绪宣泄和氛围营造。几段大群舞的使用,包括灯笼舞、看戏舞、军阀群舞等,不仅渲染了氛围,还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刻画了人物的细节。比如,灯笼这个场面和武生、花脸、徽女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巧妙和精彩,有独到之处。包括多空间的场景,在我近期看到的几部舞剧中,可以说该剧是空间使用最好的。

     

        此外,在塑造人物方面让人印象深刻,使人感到很饱满很有意思。所有的戏都是在人物的性格当中来发展的,注重情感的处理,注重人物的身份和动作语汇的走向,形成了这个舞剧独特的舞蹈语言。还有就是在情节、场景的转换中手法漂亮而独到,行云流水一般很自然地就转换过来了。这种方式应该说是真正用舞蹈的本体、舞蹈的手段和戏剧的方式在完成。

     

        青年舞蹈家 刘 岩

     

        舞剧《徽班》是一台让我流泪的剧目。首先是戏中戏与剧中剧的暗合。舞剧一开场就是武生端坐镜前,默戏候场,一男子身着印有血痕的白衫踉跄跑上台来,见武生欲诉又止,随后倒在武生身边……暗转之后舞台后区粉墨登场的武生与花脸正在上演一出好戏,起霸、招式样样讲究,“徽班”就由这戏中戏的倒叙拉开序幕。剧中的“角儿”就是戏中戏的“角儿”,戏中戏的关云长与周仓,与舞剧中的武生与花脸有着性格、关系和命运的暗合与隐喻,大大扩展了戏剧的表现力和张力。

     

        二是戏剧结构完整。戏剧结构是构成任何一台舞台剧的先决条件,《徽班》以舞蹈的方式叙说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三是酣畅淋漓的真情。舞剧《徽班》以情动人,上半场结束于武生与花脸的一段男子双人舞。因戏园失火,武生和花脸被赶出了戏园。此时的武生万念俱灰,花脸却生死不离,这段兄弟的双人舞取了徽戏“千里走单骑”的意象,以两人如一人的动作形象地诠释了兄弟间的生死情义。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