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15日 星期三

    华影 为国产电影保驾护航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15日 01版)
    观众排队购买国产电影票。 资料照片

        8月7日至9日,北京。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的“优秀国产电影占据主流市场动员大会”正火热进行中。会上推介的26部已制作完成和正在制作的影片,不仅包括《白鹿原》、《铜雀台》等商业大片,也有《全城高考》、《飞越山海关》、《石榴树上结樱桃》、《亲人》等中小成本影片。全国44家院线、部分重点影院、影片出品方代表200余人共聚一堂,就为如何做好这些国产影片的宣传、发行、放映各项工作出谋划策。

     

        华影打破传统影片看片推介模式,创新机制,将此次大会做成制片、发行、放映产业链上下游直接对话的平台。制、发、放三方在此平台上相互配合,并对档期宣发策略进行深入研讨,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吹响了国产电影占据主流市场的“集结号”。一时间,业界同仁的眼光聚焦这里。

     

        打响国产电影反击战

     

        反映我党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史实的十八大献礼影片《忠诚与背叛》,讲述地质勘探工作者艰苦探索钾盐故事的《生死罗布泊》,描写烈士江姐成长经历的《我最好的朋友江竹筠》,反映民主革命先驱林觉民革命爱情的《与妻书》……在华影电影发行篇目表上,记者看到了一长串国产主旋律电影的名字。今年,在国产影片面临巨大市场压力的情况下,华影迎难而上,努力将一批主旋律影片推向市场,在国外电影的冲击下绽放出应有的光彩。截至7月,华影公司共发行影片58部,总票房2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2%。

     

        华影用3年多时间打造发行主旋律影片的市场品牌,良好信誉已深入业界人心。现在,华影开始向商业影片进军。华影人认为,和主旋律影片一样,商业影片也是国产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它们发行好占领好电影主流市场,也是中国电影市场面临新形势的需要。今年华影在国产商业影片的市场中打了个漂亮仗:4月发行的《匹夫》以近2500万元的票房成绩,从众多影片中脱颖而出,成为票房黑马;7月初连续推出《搜索》(票房近1.8亿元)和《四大名捕》(票房已逾两亿元)。预计今年年底前,华影公司将推出近20部商业大片,占同期商业片总量的80%以上。很多影片出品方主动找上门来,指定华影发行,华影成了电影发行业的一块“香饽饽”。

     

        不只是发行,华影还将投资参与到制作领域。无论是《毒战》、《铜雀台》、《一代宗师》等投资过亿元的商业大片,还是《生死罗布泊》、《索道医生》等中小成本影片,出品名单上都有华影的身影。出品制作方都说:“有华影参与出资,我们心里就有底了。”

     

        完善发行承包机制

     

        华影发行每一部国产影片都要与片方认真分析档期,量身打造宣传方案,组织院线影院人员看片研讨,逐一与他们沟通预排场次。另外,华影还创造了一套派员工奔赴全国各主要影院协调、落实场次为国产影片保驾护航的运行机制,深得业内好评。此外,华影还与制片方一道结成更广泛的发行团队,优势互补。现在片方人员积极参与华影发行队伍,一同奔赴全国各地的发行一线,了解市场变化。这一创新办法,不仅提高了制片方的市场意识,也为发行队伍培养了更多人才。

     

        近年来,为鼓励发好国产片尤其是中小题材影片,华影推出了影片承包发行的新路子。刚从学校毕业来华影工作不到一年的刘晓岑,今年5月底只身前往江姐的故乡四川自贡落实《我最好的朋友江竹筠》推广放映工作,和当地政府联合举办观影座谈会,联系电视台、电台等媒体前来报道。短短20多天的时间里,刘晓岑把影片的发行做得有声有色。近几年来,华影公司推行并完善国产影片承包发行机制,培养了一批金牌、银牌发行人,形成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态势。

     

        华影第一发行部副经理周勇就在承包机制下尝到了甜头。成功承包了多部影片发行任务的他原以为电影《先遣连》承包的活儿也非自己莫属。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他的下属杜伟也拉出了一个团队,开出了比他还高的承包标的,两边打起了擂台。这种热火朝天的竞争场面是华影把竞标机制引入影片承包中来的结果。按照华影公司的制度,同一影片可以有几位承包人竞争,在公司内部各自组团队,定方案,公开标的,评选出承包人。在约定的期限内,承包人完成目标任务,将按奖惩方案进行奖励。这就将原有的个人承包推进为以“组”为单位的集体承包,由“点”变为“面”,更激发了员工发行国产片的积极性。

     

        让影院与书城拉起手

     

        去年中国电影产量500多部,银幕却仅有1万余块。由于银幕、影院不足,有些中小成本国产影片上不了院线影院,即使上了影院放映时间也很短,往往一两天就“下片”了,被戏称为“一日游”。为扩大放映阵地,缓解银幕不足的困难,华影将影院院线开发列为重点工作,从2011年5月开始组建院线,运营8个月票房达1亿元。今年院线影院建设发展迅速,院线中的影院已有80余个,预计年票房达到两亿元。

     

        现在影院建设大多是在商业综合体中租房,由于供求关系形成房地产租金的不断攀升,挤压了影院的利益空间。华影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了建设影院的新契机——各城市原有图书城都处于市中心繁华地段,面积较大,但近年随着电子图书迅猛发展,迫切需要拓展业务,配套文化综合设施。

     

        于是,他们想到了“书城+影城”的模式,既解决书城场地空置、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又解决影院租用场地困难的问题。这个想法与深圳出版集团一拍即合。今年8月,他们在深圳南山书城内建设的首个华夏星光影城已开业,成为“书城+影城”模式的第一个成果。消息刚出,在各地出版界“一石激起千层浪”,纷纷前往考察学习。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长谷国庆对这个模式充满信心。他说:“图书和电影,这一白一黑就像八卦一样动起来,这种文化互动,互相借势,优势互补的大文化模式很快就会在全国做起来。”

     

        打造数字发行新模式

     

        随着电影科技革新,数字电影在中国已呈燎原之势,到2012年中国影院90%已实现数字化。在这种趋势下,华影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陆续投入1000多万元,购入数字拷贝母盘制作和数字盘复制设备以及数字盘密钥制作系统,建立数字盘制作、存储、物流发运一条龙的数字发行平台。他们将把重点放在制作发行国产影片上,尤其对于那些缺少资金的中小成本影片,将以更优惠的价格降低他们进入市场的门槛,解决这些影片进入市场资金不足的困难。

     

        电影是内容和科技结合的产物,在发展内容产业的同时,电影科技也应相应开拓与发展。当下许多国产电影为了追求好效果,都漂洋过海到国外去制作3D版本,成本巨大。因此,华影人从推广国产电影及培养中国电影技术人才角度出发,积极和国外电影制作团队合作,签订电影2D转3D的技术合作意向,拟引进人才、技术、设备,使国产电影得到先进的技术支持。

     

        华影人在影院建设中又萌生了一个与科技结合的大胆设想——通过卫星传输节目方式发行电影,并在影院空闲时转播体育比赛、音乐会、时尚节目等。这不仅能节约发行成本,还可以解决电影院非黄金时间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本报记者 李 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