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整理与出版工作需要制定规划。一个好的规划,既要有历史感,又要有现实感,还要有明确的方向性。《规划》经过长期的酝酿、讨论和修订,在历史感、现实感和方向性上都有突出的表现。
列入《规划》的项目,总共491项。对一个十年规划来说,这个数目似乎并不很大,但是,《规划》所涵盖的书目,其实远远超过491项。因为有很多项目,都是丛刊、丛编性质的,故一个项目之中往往包含多种书目,例如“中国古代美术史名著校注”就包含了三辑18种书目,而中华书局即将推出的“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则有24种。点校本二十四史的出版,是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的标志性成果。近三四十年来,各学科学术研究日益推进,电子数字化等各种现代研究手段被广泛使用,使得修订点校本二十四史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紧迫性越来越突出。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项目得以列入《规划》,凸显了强烈的历史感。《规划》中还有不少在前人古籍整理成果的基础上后来居上的项目。例如,《先秦汉魏晋南北朝文》之于清人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唐五代诗》之于清编《全唐诗》等。这些项目依托当今文献资源,发挥当代学术积累和现代研究手段的优势,可望后出转精。
重视海外回归文献的整理与出版,也是整个《规划》的一大亮点。从《规划》中所列的《日藏诗经古写本刻本汇编》、《日本所藏中国戏曲文献丛刊》、《海外所藏稀见书画文献丛刊》、《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未刊中国旧海关史料丛刊》等项目名称中,便可大概想见这些文献的内容与规模。而规模宏大,同时也最具系统性的,是由教育部全国高校古委会主持的《日本藏中国宋元善本》、《日本宫内厅藏宋元版汉籍》以及对韩国、美国、英国、俄国等地所藏重要汉籍丛书的整理与出版的系列项目。倒退二十年,这些项目是不可能设计出来的,即使设计得出来,也难以完成。从这个角度来说,《规划》可谓把准了当今学术脉搏,有突出的现实感。
近年来,各学科的学术研究中都出现了一些新的热点,在《规划》中也有所反映。以文学艺术类为例,“中国历代僧诗全集”、“江南女性别集丛编”、“回文集”等项目,分别涉及佛教文献与僧侣文学、江南研究与女性研究、文体形式与游戏文学,但是,在以往的古籍整理出版中,这些文献却较少受到重视。这些文献的整理与出版,定然使我们对这些文献的数量刮目相看,重估其价值,也必将推动这些领域的学术研究。
《规划》所涉及的整理方式丰富多样,最值得一提的是“古籍数字化”一类。虽然这一大类之下只有20个项目,但是其所囊括的书目涵盖面极广。所列项目既适应了当前学术界的需求,也顺应了古籍整理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的发展趋势,指出了一个古籍整理出版现代化的方向。
古籍自然是历史的产物,而古籍整理与出版工作却要立足于现实,致力于承前启后,沟通过去与未来,它的根本方向,是指向未来的。这就是文化传承的方向。《规划》所指引的,也正是这样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