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了十多天的奥运圣火在“伦敦碗”缓缓熄灭。回眸体育最高殿堂的风采,中国健儿创下奥运客场竞技最好成绩,青春的风采和魅力在伦敦赛场张扬。他们年轻的面庞展现了良好的国家形象,优异的成绩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沉稳的心态赢得了世界赞誉。
38枚金牌、27枚银牌、23枚铜牌,辉煌的篇章由朝气蓬勃的中国代表团书写。621人组成的中国军团中,62%的运动员第一次征战奥运赛场,38枚金牌中,首次参赛的小将夺得其中的23枚。面对强劲的对手,小将们敢于挑战;承受种种压力,小将们沉着应对。
“中国人是可以的!”泳池边,孙杨大声地道出男子汉的宣言,这也是中国体育健儿的心声。
游泳池中,21岁的孙杨和16岁的叶诗文成为“双冠王”,并分别打破世界纪录,中国游泳队获得5金2银3铜共10枚奖牌,实现历史性飞跃。
击剑场上,28岁的雷声夺得男子花剑冠军,打破了116年欧美选手在该项目上的统治;女子重剑队以大比分战胜对手,为中国赢得首枚重剑金牌。
水上项目,25岁的徐莉佳获得中国在奥运会帆船雷迪尔级第一枚金牌,取得突破。
田径场上,20岁的陈定打破男子20公里竞走奥运会纪录夺冠,成为第一位夺得竞走金牌的中国男子选手,为中国田径史翻开新的篇章。
乒乓球台,24岁的张继科旋风般地夺得奥运会、世锦赛与世界杯的大满贯。
跳水台上,19岁的陈若琳从容一跳卫冕女子10米跳台冠军,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自参加夏季奥运会以来的第200枚金牌。
从1984年许海峰射落中国奥运首金,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张怡宁的第100金,直至2012年陈若琳轻松夺得第200金,28年间,中国体育随着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而日益强大。第一个“百金”用了20年,第二个“百金”只用了8年。
决战伦敦的16个日日夜夜,中国精神在这里闪光:顽强拼搏,挑战极限,坚持梦想,超越自我,自尊自强,大度从容,坚守道德,公平竞争。
孙杨说:“我一天24小时除了睡觉,其他时间几乎都在水里。”这就是天道酬勤的力量。
勇夺第200金的陈若琳说:“荣誉对个人而言是荣幸与巧合,对伦敦奥运会上的中国军团而言却是必然。因为我们每一名运动员都在奋斗。”这就是从容不迫的胸襟。
成功卫冕羽毛球男单冠军的林丹说:“我必须比别人付出更多,因为所有人都想战胜我。”这就是坚持到底的精神。
有辉煌也有遗憾,奥运赛场处处都充满着感人的瞬间。刘翔在预赛摔倒无缘晋级时,单脚跳往终点,俯身亲吻最后一个栏架;王皓参加三届奥运会获得“三连亚”;史冬鹏在刘翔光环的掩盖下依然坚持奥运梦想……他们虽然没有获得梦想中的金牌或奖牌,但他们克服各种困难,用坚持谱写了胜利与荣光。
在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赛场,“完美”总是那么难以企及。伦敦奥运会上,裁判的话题一直不断,无论是体操场、击剑场还是自行车道,都不时有抗议声响起。“吊环王”陈一冰的出色表现只换回一枚银牌。在游泳赛场,小将叶诗文一人独揽两金,并打破400米个人混合泳世界纪录。但中国运动员的好成绩,却受到一些外国媒体和游泳界某些人士没有根据的胡乱指责。英国科学杂志《自然》在网站上登载的一篇文章称中国运动员的成绩“异常”,这种不负责任的批评成为本届奥运会不和谐的声音之一。几天后叶诗文兴奋剂检查阴性的消息传出,《自然》杂志主编蒂姆·阿彭策勒和总编辑菲利普·坎贝尔在联合署名的编者按中承认,他们发表的文章欠严谨,向叶诗文道歉。
当偏见与指责不断向争金夺银的中国健儿袭来时,自尊自强的中国英雄少年用大度从容的表现征服了观众的心。叶诗文以超强的自信再度夺金予以回应;郭爽顶住压力再次取得好成绩;陈一冰“意外”成为亚军时大度地向冠军和观众致意。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支撑着中国健儿在伦敦展示中国人的良好形象。
从1908年《天津青年》悲凉而无奈的“奥运三问”,到百年后北京奥运会金牌榜辉煌登顶,直至青年一代的锋芒闪耀在五环旗下,中华民族在奥运会的记录,书写着一部崛起的传奇史诗。
“再见伦敦,里约再见。”在伦敦,我们看到14岁游泳选手邱钰涵参加了接力赛并闯入决赛,羽毛球女单冠军李雪芮也仅20岁出头,取得较好成绩的选手中,还有更多具有年龄优势的小将。4年后,奥运会将首次奔向南美洲大陆、美丽的海滨城市里约热内卢。“90后”占主导的中国军团依然会挑起大梁。
中国健儿在伦敦的出色表现,激发了中华儿女的奥运热情。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说:“要把人民群众的奥运热情转化为全民健身的积极动力。”金牌不是体育的全部,奥运会也不是奥林匹克的全部;赛场上的竞争不仅存在于运动员之间,更是背后培养体制和机制的竞争。着眼长远,我们在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征程上,更需要群众体育特别是青少年体育蓬勃发展作坚强的后盾。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人是可以的!(本报记者 侯珂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