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12日 星期日

    英媒:“残忍训练”是子虚乌有 外媒臆断系“不务正业”

    《 光明日报 》( 2012年08月12日   06 版)

        伦敦奥运会上,中国选手的骄人成绩引发了一些西方人士和媒体的无端质疑,他们要么怀疑中国运动员依靠违禁药物取胜,要么高喊“过于残忍,缺乏人性”的中国体育训练体制才能造就这样的“奖牌机器”。甚至有西方记者“按捺不住”,直接向女子200米和400米个人混合泳冠军叶诗文发出“你是不是只会训练、比赛、拿奖牌的机器人”这样粗鲁无礼的问题。

        英国《每日电讯报》8月10日刊发了两名英国摄影记者的署名文章《中国体操咋就那么棒?》,以他们在北京的亲眼所见,有力驳斥了上述无端猜疑和不实之说。这两位摄影记者是2008年北京奥运结束后获准参观采访中国运动员训练的首批西方记者,2009年至2010年间,他俩曾多次前往国家体操中心训练馆采访,并据此写了一本书,名为《持之以恒》,详尽描述了他们在采访中的所见所闻。

        两位记者在该文章中说,实际上,他们所观察和了解到的有关中国运动员的训练情况与西方许多臆断大相径庭。跟他们在自己记者生涯中采访报道过的其他国家运动员的训练生活情况相比,中国运动员的情形“既相似又不同,很难一言以蔽之”:在采访过程中,从来没有过任何令这两位西方记者感觉到“不对”或是“过分”的情形。相反,中国教练员全身心的投入、专业化的精神和人性化执教,运动员在训练中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顽强拼搏不服输,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位记者表示,通过多次、长时间的采访,他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自己的亲眼所见如实反映了中国运动员平时的训练状况。

        文章指出,所谓中国运动员被“残忍训练”培养成了“运动机器”一说不知从何而来。中国运动员的训练方法与西方运动员并无本质上的差异,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中国运动员似乎更加努力,更加刻苦,更能忍耐,更加尊重教练并认真听从指导。文中还不指名地提到了一名男运动员,他训练时由于动作总是不到位,被教练批评了很长时间,他只是一直站在那里认真虚心地倾听。同样情形,换了西方运动员怕是早就跳起来了。文中说,体操训练馆悬挂着红色横幅:“从零开始,再铸辉煌”,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精神震撼。上周,中国男子体操队在伦敦以完美的技艺超越了美国、英国和日本,实现了这一目标。

        文中提到,中国运动员的训练既体现“个人奋进”也展示“团队精神”;教练员并非严酷冷峻,而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针对运动员不同的个性特点和技术能力,想方设法调动其积极性,发掘潜力。经过多次采访后,两位记者与许多年轻运动员成了朋友。他们感觉,这些年轻人个性十足,跟西方同年龄段的运动员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有的张扬,有的内敛,有的成熟,有的幼稚,有的爱说好动,有的文静淡定,有的英语不错,有的不擅英语甚至会边说边比画,为的就是不耽误同两位记者的互动。与“机器”的形象完全不同,中国体操运动员们多样的个性给两位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正如两位记者所言,中国运动员和西方国家的运动员一样,虽非尽善尽美,也足以令人敬佩。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在于不论国家、不论种族,全世界的人群能够共同收获并欣赏人类的最高体育成就。在这个四年一度的短暂时光里,某些西方媒体有时间和精力去“挑刺”,却不去充分享受体育之美,专事无端猜疑,实在是有些“不务正业”。 (本报伦敦8月11日电    本报驻伦敦记者 戴 军 )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