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10日 星期五

    为了那一次美丽的“太空约会”

    ——记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手控交会对接研制团队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10日 03版)

        航天员刘旺操控着左右两只手柄,“神舟九号”平稳地向“天宫一号”靠近。短短几分钟,就达到了预期目标。这看似简单的操作背后,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手控交会对接研制团队付出了十多年的汗水与智慧。

     

        从1992年立项以来,团队开展了制导、导航与控制(GNC)分系统中手动控制系统研制工作,先后解决了人体工效学设计、引入了全姿态捕获、相平面开关线姿态控制等先进技术,并将TV摄像机和激光雷达引入了手控系统。

     

        “零质量问题”攻克难关

     

        TV摄像机,是飞船上首次研制的单机产品。在众多的卫星上没有任何可继承的技术,每一次难关的突破都令人难忘。

     

        第一个“拦路虎”就是背景调光问题。第二关是为提高产品工程可靠性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不懈努力终成“正果”:TV摄像机以“零质量问题”的完美表现始终陪伴“神舟九号”飞船完美地开展在轨飞行试验。

     

        手控系统最核心的部件——控制器,也给技术人员出了一个大难题。

     

        到2010年夏天,神舟飞船的研制已经转入正样,飞船结构设计状态已经固化,因此新控制器的尺寸、内外接口只有保持完全不变才能被“集体”接受。研制人员经过努力,新控制器的性能终于得到跨越式提升,同时通过试验证明,新老控制器完全兼容。

     

        从工程师到老师的角色转换

     

        在载人航天大系统分工中,航天员系统和飞船研制系统是两个系统。502所开展了对航天员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GNC)手动控制科目的培训,由一线工程设计人员与航天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力求使航天员能真正了解设计思路。

     

        从工程师到老师的角色转换,成为了新的课题。面对挑战,由任焜带领的培训小组,夜以继日编写了图文并茂的培训教材;反复调试教学用例,形成了一整套循序渐进的教案;小组成员间积极讨论教学方法,演练授课流程,努力锻炼表达能力;安排试讲,虚心听取各界专家的宝贵意见。经过不懈努力,建立了完善的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手动控制科目培训体系。

     

        正是凭借细致周密的培训,每一位航天员都练就了过硬的本领,杨利伟、费俊龙、景海鹏、刘旺、刘洋……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伴随着载人航天工程载入史册。

     

        团队感情“吵”出来

     

        这支20多人的队伍,女性占40%左右。成员们年轻、有追求、肯担当、淡名利。

     

        “团队里的每个人都个性十足,但不管怎么吵、怎么争,有一点是永远不会变的,那就是大家总归是一个集体。”解永春说。她是手控交会对接团队中公认的灵魂人物,从最初的理论算法研究到最后的工程实现,每一步都留下了她和整个团队不可磨灭的足迹。

     

        回忆起预研工作刚刚起步的那些日子,解永春忍不住地笑:“那时候大家天天都在争吵,每一个设计、每一步方案都要经过反复讨论,每一个小的环节都可能要经历多番激烈的争执。”王颖就是跟她“吵得最多”的一位年轻女设计师。单单是为了“交会对接时,究竟应该选取飞船还是目标飞行器作为参照物来进行方案设计”,她俩就反复地争论了好久。

     

        “吵到最后,成形的设计方案最初是谁提出的,已经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了。每个人都会站在不同的角度独立地提出问题,有道理的全部吸收,博采众长,对方案不断地更改、不断地优化。到最后,每一步设计都已经综合了好多人的设计理念和思想。”解永春的话里透着得意。

     

        (本报记者 袁于飞 本报通讯员 范龄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