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6日 星期一

    《中国近代史》教材的创新之作

    作者:《中国近代史》教材编写课题组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6日 02版)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代史》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教材从编写到出版历时三年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负责组织编写,课题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文献研究室、北京师范大学、中央党校、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组成。

        教材编写工作启动以来,课题组先后进行多次调研,对教材框架设计、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等进行专门研讨和反复论证,广泛征询和吸收了国内有关专家、一线教师以及广大学生的意见,并在多次修改的基础上形成教材送审稿,经工程咨询委员会审议并报中央领导同志审定后正式出版。应该说,这部教材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比较充分地反映和体现了国内外中国近代史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以往的同类教材相比,这部《中国近代史》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唯物史观贯穿教材始终。教材编写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唯物史观体现在教材编写的全过程,体现在各章节的具体内容之中。教材坚持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解释中国近代史,运用阶级分析的观点和方法说明近代中国各个阶级、阶层和政治力量的历史作用。同时,教材对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进行了分析,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和重大事件进行了梳理和论述,努力揭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和线索,揭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规律。教材不仅对具体历史事件作了完整清晰的叙述,而且注重对事件发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事件的性质、意义、影响等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重大历史事件的实质和根源。

        二是坚持和体现了中央关于历史问题的基本精神。对于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问题、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教材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一系列决议、文件、讲话精神为依据,确保教材的权威性、准确性。比如,对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的评价和阐述,对孙中山等重要人物的评价,充分体现了中央领导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比如,对五四运动以后的各章内容,充分吸收和体现了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等有关精神。

        三是有针对性地回答了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重大问题。教材围绕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出现的一些重大问题,作了有说服力的回答。比如,针对质疑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是历史选择的论调,教材深刻阐明了近代中国始终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两大历史任务,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能真正完成两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针对以改良否定革命、以现代化史观取代革命史观的论调,教材坚持以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为主线,深刻阐明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论述了民族民主革命是民族危机严重和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革命是现代化的前提,不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不解决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问题,就不可能实现中国的现代化。针对有人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主要是共产国际作用的结果,教材深刻分析了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的诞生从根本上说是中国人民历经艰辛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必然选择。针对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正面战场与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地位、作用问题,教材客观地评价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同时用翔实的史料充分论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整个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同时,教材还对中国近代史上的其他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评析,既注重了评析的科学性,又突出了评析的导向性,以帮助青年学生正确认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四是充分体现了中国近代史的学科性质。中国近代史与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等课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材充分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同时从宏观上全面展现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也介绍了其他政治力量的活动;既介绍了各个时期的经济政治状况,也介绍了思想文化、社会发展等的状况,反映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体现了中国近代史的特点。比如,第三章洋务运动、第六章辛亥革命、第七章北洋军阀政府等章节,充分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第十章不仅介绍了南京国民政府全国统治地位确立初期的经济、政治、外交等,介绍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也介绍了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社会、思想和文化等内容;第十二章对国共两党之外各民主党派等中间势力的主张和活动,作了充分介绍。

        五是广泛吸收了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在年代分期上,教材坚持近年来学术界比较一致的认识,将中国近代史的下限划定在1949年,明确中国近代史是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110年的历史,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在内容上,教材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对太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充分利用了最新公布的史料,吸收了学术界研究最新成果。教材还参考了新近出版的《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蒋介石日记》、《中华民国大事记》等,对有关内容作了更为实事求是的阐述。

        总的来说,这部教材在体系结构、理论观点、具体内容方面有所创新,但由于课题组水平所限,教材肯定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诚恳希望广大师生和读者多提宝贵意见,以便在今后的修订中不断完善提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