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河是淮河岸边的一个低洼湿地,过去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人称“水窝窝”、“灾窝窝”。临淮岗治淮枢纽工程建成后,淮河主干工程防汛能力达到百年一遇。又到汛期,八里河镇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如何呢?7月21日,我来到我的对口帮扶村——八里河镇渔民村。
近年来,八里河镇利用荒废地和面积3万亩的水面,掘地成湖、积土成山,“无中生有”建成国家4A级风景区。2009年以来,颍上县委县政府结合城市防洪工程,投资10亿元,建设了八里河东大道、西大道以及顺河南路,从高速公路到景区仅需15分钟,极大地提升了八里河镇的旅游交通功能。
渔民村全村共206户1096人,该村利用低洼地,发展精养鱼塘,112户群众盖起了56栋上下两层半的别墅型小楼。来到村部,村支书崔家成向我“诉苦”:一是群众要求高,建设投入大,村子缺钱;二是美好乡村建设用地难调,个别村民地势好、难协商。他说,大家都眼巴眼望地盼着县里能帮助解解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
乡亲们的心情可以理解。我向大家说,渔民村,顾名思义,就是要做好水文章、做好鱼文章。要充分利用八里河水量充沛、无污染的优势,大力发展优质鱼养殖,每亩精养鱼塘年纯收入可达4000元,比传统种植“一麦一稻”增收3000元。下一步如果发展甲鱼、螃蟹、鳜鱼等高端养殖,纯收入还将成倍增长。另外,现在八里河年游客量300余万人次,渔民村要发展星级“渔家乐”,在鱼塘边搞垂钓、采摘农业,在农家小院搞起农家餐饮,吸引游客及城市人口周末休闲。
在回来的路上,我的思绪飞得很远。颍上县作为沿淮行蓄洪区、170万人口的大县,下一步要更加深化对水的认识,善待水、利用水、发展水,转堵为疏、化害为利,引导沿淮人民真正把“水窝窝”、“灾窝窝”变成“富窝窝”。
(本报记者李陈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