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5日 星期日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两周年巡礼

    走在均衡教育路上

    制度,如何完善?特色,如何凸显?

    靳晓燕 《 光明日报 》( 2012年08月05日   07 版)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里,2012年是一个节点。“力争在2012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相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里的这句话,深深印在人们的心里。

     

        但城乡间、地区间及校际间教育资源过大的差异,越来越成为困扰很多地方教育发展的难题。不断缩小差距,逐步实现教育均衡,这是一个敢于直面困难的政府所具有的坚强信心。

     

        正如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高洪所说,各地确实遇到的难题不尽相同,有些措施也不一定能很快见到成效,但是各地的努力,让人们看到了成果,增强了信心,让更多地方都行动起来,采取符合各地实际的措施,努力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

     

        差距,如何弥补?

     

        “当初,可真是发懵了。”浙江省嘉善县的汪涛告诉记者,就在孩子升初中之际,嘉善首次打破城乡二元招生体制,以就近入学为原则,对县城区三个街道的17所初中、小学的学区进行了重新调整。

     

        “这就意味着要打破原有的城镇孩子、农村孩子分别进不同学校就读的格局。”本来要打算让孩子就读嘉善一中的汪涛失落了。

     

        他了解到,教师要流动起来——县属中学的一些好的教师去其他学校,乡镇中学的一些教师也调去教城镇学校。

     

        “现在,可真是一块石头落了地了。”让他放心的是,在两年的时间里,孩子的成绩和各方面表现都不错。汪涛感慨道,“整个学区调整、教师流动真的从客观上增加了我们家长择校的难度,最后也在主观上消除了我们择校的意愿,这是个好事。”

     

        “教师流动绝不是简单的一刀切,而是要让适合的教师流动到适合的的岗位。”嘉善县教育局局长包庆余说。

     

        嘉善提出了每年流动约10%的比例,五年内县义务教育学校50%左右的教师参与流动。既制订相关的政策推动,又强调人文关怀:县财政每年安排400万专项经费,用于流动教师的奖励、培养和农村教师的交通费用。修订完善了嘉善县名师评创、培养、管理办法,在农村任教的名师津贴标准是城镇的3倍,参与流动的名师可优先享受一年一次的学术休假等激励政策……

     

        “适度的名师、骨干教师流出,不会影响学校教师群体的整体质量,相反给老师们多一种体验,多一个平台。”浙江省嘉善县第二实验小学校长丁土根表示。

     

        制度,如何完善?

     

        人们还能想起山西平遥岳壁三中早先的落寞。

     

        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学生70%外流,在校学生仅170多人。“现在学生回来了,学校里有了生气,教室里有了书声,老师们笑了,昔日的斗志回来了。省级示范高中平遥一中录取人数从2009年以前的零人数增加到36人,同时还有61人被市级示范高中平遥二中录取。”平遥岳壁三中校长张明星告诉记者。

     

        这正得益于晋中实行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政策。“比例从5%逐步提高到100%,2010年秋季及之后入学的初中生享受100%到校政策。”山西省晋中市教育局局长鹿建平介绍,“享受到校指标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在招生划片范围学校就读,二是在该校建有正式学籍,三是在该校就读3年,四是必须是应届初中毕业生。择校借读生没有资格享受优质高中到校指标。”

     

        在此基础上,又实行电脑随机排位,现场均衡编班的“阳光编班工程”。现场公开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家长代表、媒体记者、纪检纠风部门的监督。生源的均衡分配,消除了重点班,使所有学校和教师回归到公平竞争的平台,优质学校变压力为动力,更充分调动了其他学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奠定了基础。

     

        特色,如何凸显?

     

        “长春路小学的‘小班化’教育就一直是我向家人和朋友炫耀的资本。”大连市西岗区学生家长刘君璐欣喜地说,“让每个孩子都收获成功,让每个孩子都博学自信”,学校说到了,更做到了。

     

        “小班化教育改变了学校的面貌,提升了教育的质量,也改变了师生的面貌。”西岗区教育局局长李生滨说。

     

        在大连市西岗区第七十一中学教师艾茹的班级,摒弃了原有的仅以学生成绩为评价手段的单一方式,为学生建立了电子档案。

     

        “档案记录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三年间在学校生活中的大事,从第一张开学典礼新生合影的青涩到毕业典礼师生拥抱的感动,按照时间顺序呈现,后记是每个学期结束时班主任的寄语,电子档案改变了原有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和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张扬了学生个性。”艾茹老师说,“不同的评价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评价效果。”

     

        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和策略帮助形成了新的班级组织结构、营造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使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可能。在艾茹老师的班里,每位同学都是班级的管理人员,人人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这种新的班级建设机制打造了与众不同的班级结构。有的学生成为谋篇布局的设计者、有的学生成为活动的组织者,有的学生成为专长突出的实施者、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关注已从单纯的分数转向综合素质的发展,小班化教育日益受到认可和青睐,曾经薄弱学校迎来了学生回流的热潮。”李生滨说。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