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5日 星期日

    大学生对自己负责从心理开始

    《 光明日报 》( 2012年08月05日   05 版)
    在山东聊城大学举办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上,大学生在进行心理健康咨询。CFP

        第13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日虽已过去,但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话题却没有停息。今年6月初,长沙市一名大学生由于和母亲争吵而选择轻生。而不久前,南京一所高校学生“走饭”(网名)刚刚由于抑郁症选择轻生。她用微博向网友告别,一时间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与讨论。难道现在的大学生心理真那么脆弱吗?

     

        情况并非如想象那般严重。来自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心理学系教授辛自强的系列研究报告显示,过去25年,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不断改善。辛自强告诉记者,他分析整理了从1986年开始至2010年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237项研究报告,涉及样本包括30多万名大学生,通过数据对比,从1986年至2010年,大学生罹患情绪问题的得分下降了0.07-0.43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呈现良性发展趋势。

     

        人际交往问题和学习压力是最常见的问题

     

        辛自强用强迫、抑郁、焦虑、敌对等9个因子衡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大学生会感到强迫、抑郁、焦虑?辛自强表示,学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情绪问题、情感问题、性健康、特殊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等是目前大学生遇到的普遍心理问题。就此,记者采访了几所高校的心理咨询室。

     

        “我们接触最多的是人际交往问题,其次是情感问题和学习、工作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室教师夏翠介绍说,“很多学生都出现过人际交往障碍的现象,严重的可能有社交恐惧症。针对这样的案例,我们一般一星期进行一次治疗,以访谈为主,搭配使用一些放松器材。大学生的情感问题也很常见,许多学生失恋后自我否定很多,情绪不稳定,喜欢抓住以前的事不放,一般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都会恢复正常。偶尔会有一些严重的抑郁症学生,我们会结合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有些学生刚开始可能排斥治疗,但最终会逐渐配合。”

     

        中央财经大学心理咨询室老师表示,“学生咨询的问题很多,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都有。其实很多问题是由各种因素造成的,尤其是孩子小时候的家庭环境对于其性格影响很大。因此,到这里咨询的并不一定是到了大学阶段才出现问题,很可能早期就有阴影,只是到一定时期才显现出来。针对不同情况,我们需要的治疗时间也不一样,有的几次访谈就能成功,有的可能需要从学生小时候的经历研究起,治疗时间会比较久。”

     

        华北电力大学史老师总结道,不同年级的学生咨询问题的方向不同。大一、大二学生咨询较多的是适应问题、学业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高年级更多的是就业、择业焦虑问题。

     

        心理咨询人数增加,大学生日渐正视心理健康

     

        如果出现心理问题,该如何解决?辛自强告诉记者,他认为大学生应该走出来,“比如可以向同学倾诉、向辅导员求助等,再有问题就向心理老师咨询。总之,一定要走入社交场合。”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学生正逐渐正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去心理咨询室咨询不再是少数人的选择。

     

        北京语言大学心理咨询室负责人介绍,“现在社会各界对心理咨询的认可度在逐渐升高,各个高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更加重视,高校里主动预约咨询的学生人数相应增多。”

     

        华北电力大学心理咨询室史老师告诉记者,“近几年来,主动预约心理咨询的学生人数很多。我们每年平均接待学生约300人次,也就是平均每月30人左右。”由于各大高校实际情况不同,预约心理咨询的学生人数也有差异。据黑龙江省一所高校统计,该校目前每周前往心理健康中心咨询的学生就达到二三十人。

     

        仅从咨询人数也许很难判断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变化趋势,但史老师认为,这至少说明了大学生不再避讳自己的心理状况了。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室的咨询人数保持稳定。夏翠说:“咨询的人数和宣传力度有很大关系,北师大心理咨询室从1989年成立,一直以来宣传都很好,所以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预约咨询。”

     

        记者采访了某高校一位曾参加心理咨询的大二女生。“我经历过一次比较大的打击,虽然时隔很长时间,但是一直没有忘掉。前段时间情绪起伏非常大,不太愿意与人交流沟通,当时我很担心自己患上抑郁症,就去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老师说我的情况并不严重,给了我一些建议。我觉得积极主动的寻求外界帮助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

     

        关注大学生心理,各高校正在努力

     

        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获得广泛关注,各大高校做出了积极应对。

     

        目前,我国已有三分之二的高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多数高校都配备了一至六名专职教师。上海市早在2007年就规定,全日制高校每3000个学生应配备一名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和心理学相关学历的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各高校要设立专项经费,配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需的仪器、设备与器材,平均每个大学生每年人均心理咨询日常费用不低于10元。北京市、陕西省、江苏省等多个省市也相继出台规定要求高校必须建立心理咨询中心。

     

        各高校心理咨询室的规模也日益扩大。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该校心理咨询室几年来从不到100平方米扩大到了700平方米,设备也日益增多,监控、测评、督导、录像等各类设施都很齐备。

     

        为了号召更多学生关注心理健康,大部分高校都设立了心理协会这样的学生社团。据了解,每年5月25日,首都各大高校的心理社团都会组织宣传推广、团体辅导等活动扩大协会影响力。

     

        尽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不断改善,辛自强却认为,这并不表示已经“尽善尽美”,“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主要是由重点大学(“211工程”高校)学生带动的,普通大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25年来虽然上升,但幅度不如重点大学明显。较之农村生源,城市生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水平而且改善速度均高。大学男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速度高于女生。”

     

        “相比之下,大一学生、非重点大学的学生、农村生源学生、大学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有限。这一现象值得我们关注。”辛自强最后说。本报通讯员 郜建星 本报记者 姚晓丹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