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7月26日电(记者姚晓丹)本报近日刊发的长篇通讯《高考改革:让“独木桥”变“立交桥”》在教育界和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不少读者给本报来电,在网站上留言,他们认为,报道波澜壮阔,以宏大的视角、细腻的笔触探寻高考改革十年的足迹,让人振奋,对未来的改革方向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今天一大早,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镇南关小学退休教师陈燕就给本报打来热线电话,对本报记者深度挖掘新闻的精神表示赞许:“高考是个永恒的话题,它的走向将影响一代人,把这个问题弄明白太重要了。”
读了这篇深度报道,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十分有感触。他说:“高考改革是人人都关注的话题,文章脉络清晰,读后令人思索。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其实高考改革的脚步从来未曾停下。这十年,高考改革的步伐更稳健,探索更加积极有效。我认为,未来的改革方向应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考试,一部分是招生。考试的部分我们目前做得很好,但是招生的部分改革步伐就显得有些小。我想,今后要加强招生部分的制度建设,把招生比例等很多事情设计在前面。”
湖南省溆浦县龙潭学校校长彭城告诉记者:“我自己就是通过高考改变命运成为一名教师的。所以读这篇报道我特别有亲切感。现在,我送一届届学生通过高考走入大学。这篇文章让我对高考的认识更加清晰,在辅导学生方面,我有信心做得更好。”